来源:郑州家长帮 作者:晴天小猪 2018-06-08 14:10:14
2018郑州高新区新初一报名须知
区属各中小学,各民办教育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郑州市市区2018年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入学工作的通知》(郑教基〔2018〕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2018年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入学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有关政策
(一)继续坚持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具体操作办法
原则上以小学毕业生家庭真实住址所在路段、街道等所在社区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相对就近升入初中。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的审定工作以小学和区招办为主。审查确定小学毕业生家庭真实住址,要坚持小学毕业生随父母生活的原则,父母不在市区工作的随监护人。家庭住址不在毕业学校所在区的毕业生,回家庭住址所在区参加就近分配。凡跨区参加就近入学者,毕业学校所在区和接收区的招办要认真审查其家庭住址。
(二)全面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
超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严格控制七年级的班额,确保超大班额零增量,大班额数量明显下降。对于有超大班额的学校,严格控制择校,2018年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标,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有更大下降。
(三)具有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的毕业生入学。为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和创客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创新发展,允许具有体育、艺术和科技潜质的小学毕业生本着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规定的入学范围内选择与自己潜质相应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班)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非特色学校(班)不得接收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特色学校(班)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接收具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潜质的毕业生入学,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文化课考试,只进行专业测试,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生招生工作由市中招办体艺组组织实施;科技生的招生由学校按招生方案进行,中学组审核,中招办审批。
(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持郑州市居住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户籍所在地的户口薄、父母身份证,到实际居住地所在区招办报名,经区招办审查同意,分配到相关初中就读。居住地所在区与务工单位所在区不一致的,在居住地所在区入学。
(五)选择市区民办学校的毕业生入学。市区民办学校的入学工作在区招办的领导和管理下统一进行。区招办负责审查批准其入学方案,监督其对市教育局下达的入学计划的执行。各小学不得向民办学校推荐学生,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民办学校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录取新生,但不得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招生。
(六)有关照顾对象入学。认真落实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确保每一名适龄留守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要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帮扶,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对残疾儿童要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要落实《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按有关要求和程序,对少数民族小学毕业生入郑州回民中学予以适当照顾;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驻郑部队现役军人(武警官兵)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予以适当照顾;对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子女予以适当照顾。
二、做好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认真做好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的登记审定工作。准确审查确定小学毕业生的家庭住址,是保证相对就近入学的关键。审查确定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的主要责任在区招办和各小学。
1.审定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的程序
(1)毕业生本人或家长按要求如实详细填写《2018郑州市市区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并由家长签名。
(2)班主任审查。毕业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审查证件(户口簿、父母身份证、义务教育证书、房屋所有权证等),同时深入毕业生家庭调查。审查结果向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张榜公布。
(3)学校核查。由毕业小学组织核查小组,按社区居委会,深入毕业生家庭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要向全体毕业生及家长张榜公布。
(4)区招办复查。区招办组织的复查小组对小学核查的结果进行复查。区招办重点做好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初中和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周边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内小学毕业生的家庭住址的复查工作。
2.加强对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登记审定工作的监督
为了保证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校和毕业班要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登记工作的监督。区招办对各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审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在小学毕业生家庭住址审定工作中弄虚作假者,要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二)站在育人层面设计和实施好小学毕业和初中入学工作
小学毕业和初中入学都是学校的一项教育活动。小学毕业是小学生小学阶段生活的最后一堂课,初中入学是学生开启初中阶段新生活的第一堂课,各学校要站在育人的层面上设计和实施好这项教育活动。
1.树立课程意识。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毕业”和“初中入学”是一门课程,学校要精心设计和实施好“毕业课程”和“入学课程”,落实课程育人。
2.树立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学校要站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层面上思考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毕业服务”和“入学服务”,落实服务育人。
3.树立分享意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享受着满满的幸福感、怀着深深的留恋告别自己的小学生活,又都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无限的期待开启了自己的初中生活,教师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喜悦,分享孩子的幸福,落实分享育人。让孩子喜欢上学,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