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知道读者听说过没有,“养生之道,莫先于食。”俗话也说“民以食为天”,公道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但是饮食失宜,又可能致使疾病和早衰的产生,所以饮食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史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内经》提出“5谷为养,5果为助,5菜为充,5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论点,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该书还搜集了很多食治与饮食忌讳。后世更是推出大量深有影响的食疗著作,如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食治专篇,精辟地论述了食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之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700多种食品性味归经,并指出“食品入口,与药之治病同为1理”的传统食疗理论。
食品对人体具有滋养作用,能使气血充足,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使5脏6腑功能旺盛,生命力强。饮食还具有调剂阴阳平衡的作用,根据食品的气、味特性及身体阴阳盛衰的情况,给予适合的饮食营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5味各有阴阳运行,5行生克,均与饮食5味有着密切关系。
饮食养生并不是无穷度地补充营养,而应遵守1定的原则。食品也有偏性,必须根据食品的特点而灵活取舍,选用相应食品公道搭配,中医养生防病的最佳途径,以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
整体性原则
人体作为1个有机整体与自然息息相通,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间显现动态平衡,若因内外环境的改变或致病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平衡,便可能导致疾病的产生,如气候突然变化,骤受寒冷,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应及时用驱寒食品以保持和促令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和平衡。
好文推荐:
中医提示久坐有什么危害?>>>
经期,中医养生防病的最佳途径,这4大病症很危险!(图)>>>
中医解释老爱出汗咋回事(图)>>>
6大房事秘诀决定****>>>
解读男人大脑里的有趣秘密(图)>>>
揭露:女人性欲的高潮等级(图)>>>
相关新闻
上一页:警惕压力大染上10大疾病
下一页:中医告诉你 这样减肥更给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