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下传
《四书五经全本 第五册》系辞下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chóng①之,爻在其中矣。虞翻:谓参重三才为六爻,发挥刚柔,则“爻在其中”。六画称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刚柔②相推③,变在其中矣。
①重:重叠。②刚柔:指阳爻与阴爻。③推:推衍变化。
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种物象便尽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阳爻阴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
系辞焉而命①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②吝③者,生④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⑤时者也。吉凶者,贞⑥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⑦者也。陆绩:言天地正,可以观瞻为道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⑧一者也。
①命:告诉。②悔:怨恨。③吝:麻烦。④生:产生。⑤趣:通“趋”,趋向,跟随。⑥贞:正。本段中的几个“贞”字均作“正”解。⑦观:示,显示。⑧夫:于。
在卦爻下撰系文辞指明吉凶,适时行动的道理便尽在其中了。“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变化行动的结果。阳刚阴柔两爻是确立一卦的根本。变化会通是因应一切活动的适当时机。人事吉凶的规律,说明坚守正道就能获胜。天地自然的规律,表明守正就能向人们显示出来。日月运行的规律,表明守正就能光明普照。天下的一切变动,说明了万物归于端正专一之道。
夫乾确然①示人易②矣。夫坤tuí然③示人简④矣。爻也者,效此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⑥,吉凶见⑦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⑧。
①确然:刚健的样子。②易:平易。③然:柔静之貌。④简:简约。⑤此:指上文所说的乾坤所示人之理。下一句的“此”字与本句义同。⑥内:这里的内和下句的外,指蓍卦之内或蓍卦之外。⑦见:同“现”。下文的“见”与此义同。⑧辞:指卦辞与爻辞。
乾是以其刚健平易示人;坤是以其柔顺简易示人。爻就是效法天地简易的理法而作的;象是模仿天地的情态而设置的。爻和象在卦内的变动运作,吉和凶就在卦外体现了出来;功德事业通过变动而体现,圣人的思想情感在卦爻下的文辞中体现。
天地之大德曰生①,圣人之大宝曰位②,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周敦颐:“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①生:生殖繁衍。②位:地位。
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圣人最大的宝物,在于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何守住盛位?用“仁爱”;如何招聚众人?用“财物”。管理财物,端正言行,禁止百姓为非作歹,就是“道义”。
古者包牺xī氏①之王②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③于地,观鸟兽之文④与地之宜⑤,近取诸⑥身⑦,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⑧之德,以类⑨万物之情。张载:此皆是圣人取之于糟粕也。地之宜,如为黑,为刚卤,为大涂。神明之德,通于万殊;万物之情,类于形器。
①包牺氏:又作伏羲氏,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八卦的创作者。②王:这里作动词,即称王。③法:法则,规律。④文:纹理。⑤地之宜:地上最宜于生长什么植物。⑥诸:之于。⑦身:人体自身。⑧神明:神妙而明显。⑨类:分类比拟。
远古时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头观察天上的现象,低头察视大地的形态,观察鸟兽身上的纹理和适宜于地上生长的种种植物,从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从远处援取万物的形象,于是才创制了八卦,用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以分类比拟万物的情状。
作结绳而为罔wǎng罟gǔ①,以佃tián②以渔,盖③取诸离④。包牺氏没⑤,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sì⑥,揉róu木为耒lěi⑦,耒耨nòu⑧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⑨为市,致⑩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shì嗑。
①罔罟:大网与小网,大的捕兽,小的捕鱼。②佃:通“畋”,打猎。③盖:大概,估计。④取诸离:取之于六十四卦中的离卦。按《说卦》的解释,“离为目”,即象征网孔,是网的象征。⑤没:通“殁”,死。⑥耜:古老的翻土农具,木柄圆首,有似后来的锹。⑦揉:加工使之弯曲。耒:古老的翻土农具,木柄歧首。⑧耒:这里作动词,就是翻地。耨:除草。⑨日中:正午。⑩致:招致。
伏羲氏编结绳索制成罗网,用来猎兽捕鱼,大概这是取法了离卦的卦象吧。伏羲氏死后,神农氏继起。他砍削树木做成犁头,揉弯大棒制成犁柄,将犁具除草耕耘的便利,教导给天下百姓,这大概是取法了益卦的卦象吧。他规定中午为集市交易时间,招致天下的人们,聚集天下的财货,互相交换贸易,然后各自散归,各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是取法了噬嗑的卦象吧。
神农氏没,黄帝、尧yáo、舜shùn氏作①。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②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①作:兴起。②穷:尽。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而起。他们会通改变前代的文物制度,使百姓进取不懈,而且神奇地改变人们于不自觉之中,使百姓应用适宜。《周易》的道理是穷极之时就要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够保持长久。他们能遵循这一变通原理,所以能够“从上天获得保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改进服制让人们穿着长垂的衣裳而天下大治,这大概是取法于乾坤两卦的卦象吧。
刳kū①木为舟,剡yǎn②木为楫jí;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③,引重④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⑤击柝tuò⑥,以待暴客⑦,盖取诸豫。断木为杵chǔ⑧,掘地为臼jiù⑨;臼杵之利,万民以济⑩;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kuí。张载:舟车之作,舟易车难,舟先于车。
①刳:掏空。②剡:削尖。③服和乘都是驾乘的意思,就是用牛马驾车。④引重:拉重物。⑤重门:重复安装几道门。⑥柝:古代夜里打更报时或巡夜报警的木梆。⑦暴客:盗贼。⑧杵:舂米用的棒槌。⑨臼:春米的器具,呈凹形。⑩济:受益。
他们将树木凿空做成舟船,砍削木头制成桨楫。舟船桨楫的便利在于济渡江河,达至远方,从而便利天下的人们,这大概是取法了涣卦的卦象吧。他们御牛乘马,拖载重物直达远方,从而便利天下的人们,这大概是取法于随卦的卦象吧。他们设置多重屋门并敲击木梆巡夜,以防备盗贼侵入,这大概是取法于豫卦的卦象吧。他们砍断木头制成捣杵,挖掘石块用作捣臼,杵、臼的便利使万民可以得其便利,这大概是取法于小过卦的卦象。他们在弯曲的木条上套系弦绳做成弓,砍削木棍做成箭,弓箭的好处是可以用来威慑天下,这大概是取法于睽卦的卦象。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①之以宫室②;上栋③下宇④,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⑤之以薪⑥,葬之中野⑦,不封⑧不树⑨,丧期无数⑩;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①易:取代。②宫室:房屋。③栋:屋梁。④宇:屋顶四边。⑤衣:包裹。⑥薪:柴草。⑦中野:即荒野之中。⑧封:堆土作为高出地面的坟墓。⑨树:植树作为标识。⑩丧期:服丧致哀的时期。无数:没有定数。
远古的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中,露宿在野外,后世圣人建筑房屋居住改变了那种状况,上有栋梁,下有檐宇,用来防御风雨,这大概是取法于大壮卦的卦象吧。古时候的丧葬,只用木柴厚厚地裹覆尸体,埋在荒野里,不建造坟墓,也不种植树木,服丧也没有一定的期限,后代的圣人发明棺椁而改变了以往的习俗,这大概是取法于大过卦的卦象吧。远古的时候,人们结绳记事,处理事务,后代的圣人发明书写文字而改变了过去的结绳方式,百官用它处理事务,万民用它查考琐事,这大概是取法于夬卦的卦象吧。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①,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①耦:双数,与“奇”相对。
所以《周易》这本书的内蕴就是卦象,所谓卦象,就是模拟万事万物的形象以喻义。彖辞是解释全卦意义和结构,六爻是效法天下错综复杂的发生和变动。因此,事物的变动得失产生了吉凶,也使悔恨羞吝显现了出来。八卦中阳卦中阴爻居多,而阴卦中阳爻居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阳卦中奇数的阳爻是主体,而阴卦中耦数的阴爻是主体。它们各自说明了什么德行呢?阳卦一个君王两个百姓,即少数统治者统治众多的百姓,这是君子的原则。阴卦两个君王而一个百姓,即少数百姓受多数统治者的统治,这是小人的原则。
《易》曰:“憧chōng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①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②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zhé,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干宝:能精义理之微,以得未然之事,是以涉于神道,而逆祸福也。利用③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①信:通“伸”,伸直。下文的“屈信”、“求信”中的“信”与此义同。②尺蠖:蛾类昆虫,这里指其幼虫,生于树上,行动时一屈一伸地前进。③利用:利用所掌握的知识。
《周易》咸卦九四爻辞说:“来来往往心神恍惚,朋友们最终将顺从你的想法。”孔子解释说:“天下的事物有什么可思虑和忧虑的呢?天下万物从不同的道路走归同一个目标,使千百种思虑统归于一种观念。天下的事物有什么可思虑和忧虑的呢?太阳走了,月亮便出来,月亮走了,太阳便升起,太阳和月亮交替推移产生了光明。寒冬过去就有暑夏前来,暑夏过了寒冬又复归,寒暑交替推移而形成年岁。所谓‘往’只是暂时的退缩,‘来’即是一时的伸展,退缩和伸展交互感应产生了利益。尺蠖将身体弯曲收缩,是为了求得伸展。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达到神而化之的境界,是为了尽致其用。利用所学安处其身,是为了崇尚品德。超过这种境界再往前发展,大概是没人能够知晓的了。至于穷究神妙的奥理,通晓万物的变化,这是美德隆盛所致。”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①?”
①此语引自困卦六三爻辞,参见前注。
《周易》困卦六三的爻辞说:“被巨石困住,而背后是多刺的蒺藜。回到家中,看不到自己的妻子,有凶险。”孔子解释说:“困穷于不妥当的处所,其名声必然遭受损辱。凭藉不可凭藉的事物,其自身必然遭陷危险。陷入这种既遭损辱又临危险的状况,灭亡的日期即将来临,哪里还能见到妻子呢?”
《易》曰:“公用射隼sǔn①于高墉yōng②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③,是以出而有获,语④成器而动者也。”
①隼:鹰。②墉:指城墙。③括:闭塞。动而不括,犹言灵动无碍。④语:说,指上面所说的话。
《周易》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射杀高墙上的恶隼,一举射获了它,没有什么不利。”孔子解释说:“恶隼是飞禽,弓箭是武器,射杀恶隼的是人。君子将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哪会有什么不利呢?果断行动毫不迟疑,所以外出必有收获。这是说明先应具备完备的武器而后再有所行动。”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①,不威②不惩③。小惩④而大诫⑤,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yǎn,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①劝:勉励,努力。②威:刑威。③惩:戒惧。④惩:惩罚。⑤诫:通“戒”,戒备。
孔子说道:“小人不知羞耻,不明仁德,不畏正理,不行道义,不看见利益就不愿勤勉向上,不受到威胁就不会戒惧。小的过失给予惩罚就会大为戒慎,这是小人的福气。”《周易》噬嗑卦初九的爻辞说:“脚上套上刑具而遮盖了脚趾,无灾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善行不累积就不足以成就美名,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把小善看成不会获益的事而不屑于施行,把小恶看成无伤大体的事而不除去,因此恶行积累满盈而无法掩盖,罪恶大到无法解救的地步。所以《周易》噬嗑卦上九的爻辞说:“担负的刑具遮盖了耳朵,有凶险。”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①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①治:治理,安定。
孔子说:“凡是遭遇危险的,都是曾逸乐安享于他所居处的位置的。凡是灭亡的,都是曾经自以为可长久统治的。凡是混乱的,都是曾经自以为整治良好的。所以君子居安而不忘危险,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混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才能保全。《周易》否卦九五爻辞所说:“时刻警惕将灭亡,这样才能像丛生的桑树一样坚固安全。”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①小而谋②大,力少而任重,鲜③不及④矣。”《易》曰:“鼎折足,覆公sù,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①知:同“智”。②谋:图谋。③鲜:少。④及:及于,这里是遭到祸难的意思。
孔子说:“才德浅薄而身居尊位,智慧浅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却担当重任,这样很少有不遭及灾祸的。”《周易》鼎卦九四的爻辞说:“鼎器折断其脚,王公的美食全被翻倒,鼎器上油腻龌龊,会有凶险。”是在说力不足以胜任的情状。
子曰:“知几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chǎn②,下交不渎dú③,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④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⑤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zhāng⑥,知柔知刚,万夫之望⑦。张载:不终日贞吉,言速正则吉也。六二以阴居阴,独无累于四,故其介如石。
①几:细微的变化。②谄:巴结奉承。③渎:轻慢待人。④见:同“现”。⑤俟:等待。⑥彰:明显。⑦望:景仰。
孔子说:“能预先知晓事机的微妙可算得上是达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君子与上交往不谄媚阿谀,与下交往不傲慢,可以说是预知事机的微妙了吧!微妙的事机,是事物变动的细小征兆,是吉凶的结局的预先显现。君子发现微妙的事机就迅速行动,不会整天迟疑等待。”《周易》豫卦六二的爻辞说:“像石头一般狷介耿直,这种情况没有持续一整天,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既然有耿介如石的品德,为什么还等了一天呢?当时就能断然知晓。君子知道微隐的事机就知道彰显的事状,知道阴柔的功益也知道阳刚的功益,这是万众所景仰的人物。
子曰:“颜氏之子①,其殆②庶几③乎。有不善④未尝不知,虞翻:复以自知,老子曰“自知者明”。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天地yīn缊⑤,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①颜氏之子:指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②殆:大概,差不多。③庶几:接近。④不善:不好,过失。此语引自复卦初九爻辞,参见前注。⑤缊: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
孔子说:“颜回这个年轻弟子,他算是接近完美了吧?稍有过失,没有他不知道的,一经发觉,就不会再犯。”《周易》复卦初九的爻辞说:“行之不远即回复正道,不会有灾患、悔恨,至为吉祥。”天地二气缠绵交密,万物感应化育醇厚完美。雌雄交合其精,万物化育生成。所以《周易》损卦六三的爻辞说:“三个人同行,则有一个人离去。一个人独自行旅,则可以得到朋友。”这是说天下事理必须专心致一。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①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脩xiū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②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①易:平坦,这里指平静。②与:参与,支持。
孔子说:“君子必定先使本身安定,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必定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发表言论。必定先确定其交往对象,然后才对人有所要求。君子能修养这三项品德,所以待人处事便完美无缺。自身陷入危险而急于行动,民众不会拥护。内心疑惧而发表言论,民众就不会响应。没有交往而对人有所要求,民众就会不愿给予。如无人赞助给予,那伤害你的人就会到来。”《周易》益卦上九的爻辞说:“没有人增益援助,有人攻击,不能长久恒守立下的心志,会有凶险。”
子曰:“乾坤,其①《易》之门邪!”荀爽: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②天地之撰③,以通神明之德。其④称名⑤也,杂而不越⑥。于⑦稽jī⑧其类⑨,其衰世之意邪⑩?
①其:大概。②体:体现。下句的体字与此同义。③撰:作为。④其:这里指代《易经》。⑤名:指各卦的卦名。⑥越:超越,指超越上面所说的“天地之撰”、“神明之德”。⑦于:发语词。⑧稽:考察。⑨类:事物的各种门类。⑩邪:同“耶”,疑问词。
孔子说:“乾坤两卦,应该是《周易》的门户吧!”乾是阳性的物象,坤是阴性的物象。阴阳的德性相与配合,由此产生各卦阴阳交错的形体,可以用来体察天地间的一切变化出入,用来通达神奇光明的德性。《易经》中各卦都有其卦名,对这些卦名的称呼看来各有不同,颇为繁杂,但并未超出上述的这些范围。如果要去考察这些卦名所象征的事物属于哪些方面,大概是处于衰败时期的殷末的情况吧?
夫《易》,彰①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②而当名③,辨物正言④,断辞⑤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①彰:彰显。②开:扩大,展开。③当名:适当的名称。④正言:合于正道的议论。⑤断辞:判断吉凶的爻辞。
《周易》啊,彰显以往的历史教训而预察未来,把微妙的道理显露出来并阐明它的幽秘精华。排开易卦而取适当的名称,辨别物象而下正确的《卦辞》、《爻辞》,可供易理判断的卦辞就完备了。易卦的名称虽小,但所取的类别却很大。各卦的深旨也很远大,它的《卦辞》很文雅。《爻辞》曲折而中肯,所要喻指预测的事情多而且很隐蔽。它靠乾坤贰德以普济人民的修养行事,以明白天下积善行恶所得所失的报应。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①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①中古:《系辞》的作者在前文以“穴居而野处”、“结绳而治”之时为“上古”。这里的“中古”,范围不明,从下文看,是指“殷之末世,周之盛德”,即殷末周初。
《周易》的兴起,大概是在中古殷代的末期吧?《周易》的作者,大概是心怀忧患吧?
是故履①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脩也,益德之裕②也,困德之辨③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④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①履:指六十四卦中的履卦。以下举出了九个卦,来分三层进行讨论,阐述《易经》中的道德观念和如何对待忧患,即上文所说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②裕:充裕,增加。③辨:辨别,明辨。④制:节制,制裁。
所以履卦是建立德业的基础,谦卦是施行德行的把柄,复卦是道德的根本,恒卦是巩固道德的前提,损卦是修养道德的途径,益卦是增益宽大道德的方法,困卦是检验道德的准绳,井卦是居守道德的处所,巽卦是展示道德的制约。履卦是使人和顺小心达到极致,谦卦是教人谦虚待人从而使德业尊贵光明,复卦是教人于微小处分辨善恶,恒卦是教人于复杂环境中恒守正固不生厌倦,损卦是教人受惩忿窒欲之难而后才能行事获功之易,益卦是教人增长德行并使之日益充裕而不虚假造作,困卦是教人在困境中磨炼身心以求得亨通,井卦是教人安于所居而施惠于他人,巽卦是教人巽顺入理因势利导,隐而不露。履卦的道理可以用来和顺行事;谦卦的道理可以用来控制礼节,复卦是教人反求诸己复归本性;恒卦是教人始终如一贯彻德行;损卦是教人克制减损欲望,远离灾害;益卦是教人益人益己,增兴福利;困卦是教人艰苦奋斗,不怨天尤人;井卦是教人辨识义理的来源;巽卦是教人顺合时宜,行使权力。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①,上下无常,刚柔相易,虞翻: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在天称上,入地为下,故“上下无常”也。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②其辞而揆kuí③其方。既有典常④,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①六虚:指六爻之位。②率:遵循。③揆:揣度。④典常:规范。
《易经》作为书籍,不可远离它胡作非为。易道也曾屡屡迁移,变化运动从未停止。它周转轮流六个虚爻,上下移动变化无常,刚柔六爻互相变易,不可作为僵化的经典要籍,唯有因时变化才能适应实际需要。易理的变化出入,用以测度外界和内心,使人既知道畏惧守法,又能明白忧患意识。它使人虽没有师长保护,却如同在父母身边一样。初学时就必须认真遵循《易经》的卦辞,仔细揣度它的方法原则。既然有了完备的经典,就不能学非其人,易道是绝不会虚行一场的。
《易》之为书也,原①始要②终,以为质也。六爻之相杂,唯其时物③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①原:推究。②要:探求。③时物:时间与事物。
《易》作为书籍,是追索事物的初始终结从而探知矛盾运动的本质的。六爻交相混杂而预示吉凶,唯一的原因是它的时境与物象间的关系。它的初爻推断是难以确知的,而上爻的结果则比较容易知道,这就是事物本末的关系。初爻的卦辞拟定后,就可以一直写到六爻的完成和运动的终结了。如果某卦杂取各类事物来撰写易德,而又要想辨明它的是与非的时候,那就只有它的中爻之义才是最完备的。噫!如果要知道事情发展的存亡吉凶,那只要把握易德就可以了。知晓易德者只要细观审察各卦的《彖传》词句,就可以懂得它的过半含义了。
二与四①同功②而异位,其善③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④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⑤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①二与四:指一卦之中的第二爻与四爻。②功:功用。③善:良善。④要:主旨。⑤三与五:指一卦之中的三爻与五爻。
二爻与四爻的事功相同而地位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善德行为不同:二爻往往多得荣誉,四爻往往多受惊惧,这是它靠近卦主九五和六五的缘故。柔弱者的运行规律,是不利于远离阳刚者的,所以阴爻的要点是不要有过错,它的功用以柔和适中为好。三爻与五爻事功相同而地位不同:三爻往往多遭凶险,五爻往往多得功劳,这是两爻的贵贱等级所决定的。一般而言大都是柔弱的危险,刚强的胜出吧?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①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①悉:完全。
《易》作为书籍,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其中有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人道准则。它兼有天地人“三才”而两卦重叠,所以有六爻。六爻的含义没有其他,只是代表天地人“三才”的规律。规律会有变动,所以叫做“爻”。“爻”有等级差别,所以叫做物象;物象互相混杂,所以叫做易德文理;易德文理有时不当位,故此吉祥凶险时有发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①无咎②。此之谓《易》之道也。
①要:大要,重要之处。②咎:灾祸,罪过。
《周易》的兴起,是正当殷朝德衰的末世,周朝盛德光大而崛起的时期吧?它描述的是当时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事情吧?所以它的爻辞具有危机感。什么是易理?能够使危难深重者平安,使离道改易者倾覆;道理内涵非常深广,万事百物都不偏废,对其发展自始至终保持警惧忧患的心态,并以言行毫无灾祸为要旨,这就叫做《易》的道理。
夫①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②易③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④。能说⑤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wěi亹⑥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⑦,占⑧事知来。
①夫:发语词。②恒:常,久。③易:平易。④阻:险阻。⑤说:同“悦”。⑥亹亹:勤勉的样子。⑦知器:知道器物的制作,犹言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⑧占:占卜。
乾是天下最为刚健的象征,其品德操行恒久且平易,知道险难之所在。坤是天下最为柔顺的象征,其品德操行恒久而简易,知道阻隔之所在。《周易》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悦,能精研思虑,断定天下吉凶得失,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之事业。所以,天地万物的变化作为,吉利的事情必有祥和的征兆。观察万事万物的现象,就能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占问眼前的事情,就能知晓未来的结果。
天地设位,圣人成①能②。崔觐:易拟天地,设乾坤二位,以明重卦之义,所以成圣人伏羲文王之能事者也。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tuàn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①成:成就,成功,这里作动词用。②能:功能。
天地设定了上下尊卑的位置,圣人仿效它推演成《周易》的理象而广施功用,使人的谋虑与鬼神的沟通,连寻常百姓也能掌握《周易》的功用。八卦是以卦象来喻示哲理,爻辞彖辞是拟取事物的具体情态来陈述卦义,刚柔各爻互相交错居处,从中可发现吉凶之征兆。刚柔运动得当与否是通过有利或不利来表示,最终的吉与凶是根据事物的情态而推迁,因此爱与恶的相互冲击中产生出吉凶,爻位间的远近感应不得其道就会产生出悔吝,从真情相感或虚伪相感中产生出利害关系。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①者其辞cán②,中心疑者其辞枝③。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①叛:背信弃义。②:通“惭”,惭愧。③枝:通“歧”。
《周易》中拟取的事物情态是,凡两相接近而互不相得就会有凶险。或者遭受外来的伤害,而蒙受悔恨和憾惜。将要反叛的人,其说话时神色一定有愧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其言辞一定混乱不清。贤美有修养的人,其言辞真善简括。心地浮躁的人,其言辞多而繁杂。诬害善良的人,其言辞游移虚浮。有失操守的人,其言辞多含混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