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神话人格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其他书籍 > 神话人格

第21章

书籍名:《神话人格》    作者:荣格
推荐阅读:神话人格txt下载 神话人格笔趣阁 神话人格顶点 神话人格快眼 神话人格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神话人格》第21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对精神现象的尊重,使荣格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视为现象学的方法. 因为现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专注于精神现象本身而避免从外部世界或外部起源上去理解和定义精神现象. 胡塞尔所说的“加括号”

、“悬搁”和“现象学

-- 125

荣格的方法 121

还原“

,都是为了使精神现象获得被专注的权利.胡塞尔在谈及这一点时说:

我们使从属于自然观点的本质的总的命题失去作用,我们把总的命题中包括的一切有关存在性质的部分加上括号……当我这样做(我有充分自由这样做)

时,我并不像诡辩学者那样否认这个“世界”

,并不像怀疑论者那样怀疑它的存在;但是我使用的这个在本来意义上的“现象学”的“悬搁”

,完全阻止了我运用任何关于时间—空间存在的判断.这样,虽然一切关系列这个自然世界的科学对于我是如此确定,虽然它使我满心惊异地赞叹不已,虽然我根本没有一点要反对它们的意思,我却要使它们完全隔离,我绝对不用它们的标准,我也不擅用任何一个属于它们体系的命题,尽管它们的证明价值是很完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现实性的真理我决定一个也不采用,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基础……只有在把它们加上括号以后,我才可能接受.(胡塞尔:《纯粹现象学的观念和现象学的哲学》,英译本,转引自M. 怀特:《分析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4,第110—11页. 译文略有变动.)

以一个立方体为例,当我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看这个立方体的时候,按照通常的习惯,我们很自然地会把我们看到的所有不同外观通通想象成“该立方体”的外观,因而不再集中注意力于各个不同的外观即该立方体在我们经验中的显现. 但现象学的方法却要求我们改变这种做法,仅仅集中注

-- 126

21荣格:神话人格

意力于纯粹的“外观”或“现象”。正像M. 怀特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放弃这一自然习惯,以便专注于纯粹的经验,专注于纯粹的现象,专注于外观的自身……

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暂时中止对涂掉的客体的存在的信念;我们进行‘现象学还原’,这在希腊文里叫epoche(悬搁)。

胡塞尔又把它称为将外间世界‘加括号’的过程;这就在于视立方体和其它客体为不存在,以便我们去专注自己的经验和对它们的体验.“

(《分析的时代》,第99页.)

值得注意的是:“加括号”或“悬搁”

,仅仅是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第一步,如果停留于这一步,便有可能陷入胡塞尔反对的主观任意性. 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还原的第二步是“本质还原”

,即通过专注于“现象”

,来发现“制约”着这些现象的本质结构. 怀特指出:

胡塞尔在这里用希腊文“eidos(理念)”

一词代替结构,因此它管这一步骤叫‘理念还原’。这些本质、形式或结构据说“制约着心灵的存在”

,它们是任何心灵存在所能具有的可能结构.“

(同上)

需要指出的是,“理念还原”

也可以译为“本质还原”

,因为按权威性的《韦伯斯特大词典》,“eidos”这个希腊词虽然在柏拉图哲学中用来指“理念”

(idea)

,在亚理斯多德哲学中却用来指“形式”

、“本质”

(form,esence)。因此所谓“理念还原”

,实际上是要求通过专注于呈现在我们经验中的“现象”

,来达到对这些现象之“本质”即“形式结构”的把握.

-- 127

荣格的方法 321

在我看来,如果不考虑胡塞尔过分强烈的理性主义倾向和他对哲学认识论论上的“客观性”与“确定性”之追求,所谓“本质还原”

,其实也不妨理解为“原型还原”

(参看本书第二章对荣格的“原型”与柏拉图之“理念”

、亚理斯多德之“形式”所作的比较)

,也即是通过专注于经验现象,从中发现制约这些经验现象的原型结构. 而这,恰恰是荣格在发现集体无意识原型或原始意象时所用的方法.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样,现象学是一场运动,胡塞尔仅是这场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代表. 在胡塞尔之外,还有许多人都可以被纳入广义的现象学运动、被视为现象学的成员或现象学的先驱. 说到现象学的先驱,人们常常提到康德和黑格尔. 埃里克.J。夏普(Eric。

J。

Sharpe)在谈及这一点时指出:在黑格尔之前,“康德就已使用了‘现象’这个术语(它源于希腊文toPhainomenon,意即显示自身的东西)

来描述经验材料. 他接着把现象与‘本体’(物自体)相对照,‘本体’意即据其本性而存在的对象和事件,它们独立于我们的感知能力对于它们的发见. 黑格尔进而在其第一本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1806)中断言,人们能够通过对于表象和表现(Erscheinungen)的研究而到达本质(Wesen)。“

(埃里克. 夏普:《比较宗教学》,吕大吉、何光沪、徐大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8页.)此外,与康德和黑格尔一样对荣格有过重要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无意识哲学》的作者爱德华. 冯. 哈特曼(EduardvonHartman)

,也在他的《道德意识的现象学》(1878)中,把道德意识的现象学视为对道德意识的完整的描述.至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

-- 128

421荣格:神话人格

则与荣格颇为相似地认为:现象学不只是对实在的描述和研究,而且也是对呈现在心中的感觉、幻觉以及想象、梦境的描述性研究.有一点几乎已用不着指出,那就是:现象学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主要是一种方法. 对于这种方法,虽然在具体细节上肯定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强调凭借直接的认识(指不依赖任何未经考察的形而上的预设)去对现象以及蕴含在现象中或从现象中直接显现出来的本质进行描述. 这一方法当然是胡塞尔从哲学(胡塞尔认为哲学应该成为一切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的高度提出来的,但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这种方法的人却绝不仅限于胡塞尔.作为一种方法,现象学被不同学科普遍采用绝非偶然,它显然代表了某种时代精神,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众多的学科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点,海德格尔在《我的现象学之路》中已经提到.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仅仅是为人们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人们对现象学的理解也应该从它为我们提供的可能性着眼.“现象学并不是一个学派,它是思维符合于要求被思维的东西的可能性,它不时地改变其形式并因此而能够继续存在. 如果现象学是这样地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它作为一种哲学规划便可以不复存在了,但是它会有益于思维,这种思维的表现仍然是神秘的.”

(海德格尔:《我的现象学之路》,方鸣译,载《现代外国哲学》,第5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3页.)他又用《存在与时间》中的一段话补充说:“它(现象学)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是一种现实的哲学学派,比现实性更高的是可能性. 对于现

-- 129

荣格的方法 521

象学的理解就在于要以可能性来把握它.“

(同上)

显然,如同海德格尔一样,荣格也把握住了这种可能性.就现象学的方法是一种专注于“现象”本身的方法而言,荣格在《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中正式提出的“理解原则”

,在精神实质上与胡塞尔的“悬搁”是完全一致的.荣格在谈到自己分观察方法和“理解原则”时说:“我所经验到的一切都只是心理的东西. 甚至肉体的疼痛也只是我经验到的一种心象……只是这些心象才构成了我的直接经验,因为只有它们才是我的意识的直接对象.”

“如果我把我关于‘实在’的概念移到心理这一平面上——只有在那里它才具有合法的地位——也就结束了心灵与物质、精神与自然作为相互矛盾的解释原则,彼此之间发生的冲突.”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见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46—47页.)

在别的地方荣格也指出:

作为直接现实显现给我们的东西,实际上是由仔细加工过的表象组成的,我们不过是直接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之中.哪怕只是为了近似地确定物理世界的真实性质,我们也需要化学和物理学的精密设置和复杂程序……因此,我们所直接接触到的远不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只是一个心理的世界,我们只能通过这个心理的世界对事物的真实性质作间接的假定的推论. (荣格:《现实与超现实》,见《心理学与文学》,第246页.)

这种一贯的观点,或毋宁说这种一贯的方法,难道不正

-- 130

621荣格:神话人格

是通过“悬搁”

,通过“加括号”而把注意力集中于精神现象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女王城 地海古墓 地海彼岸 归来之途 逆天谱 佛在人间 情疏迹远只留香 青瓷映朱砂 人的奴役与自由 神眼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