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马可·波罗游记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马可·波罗游记

第9章

书籍名:《马可·波罗游记》    作者:马可·波罗
推荐阅读:马可·波罗游记txt下载 马可·波罗游记笔趣阁 马可·波罗游记顶点 马可·波罗游记快眼 马可·波罗游记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马可·波罗游记》第9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据岛上的人说,在一年的某个季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鸟——他们称为"鲁克"——从南方飞来.这种鸟的体态和鹰相似,但却比鹰大得多.它体大凶猛,可用爪子抓起一头象,然后带着大象飞到空中,再把大象摔死而食其肉.

据曾经看见这种鸟的人说,当它的两翼张开时,长达十六步,毛的长度和厚度均为八步.

据马可·波罗猜想,这种动物也许就是书中描绘的叫格利芬的半鸟半狮的兽类.他还特意向那些亲眼见过此鸟的人求证过,但他们坚持认为此物具有鸟的形态,具体地说,是鹰的形态.

大汗听到这件奇事后,特派遣使者前往这个岛,借口要求释放他的一个被扣留在这里的奴仆,但实际上是想考察这个国家的情况和所听到的故事的真实性.听说当使者回到帝都时,带回了鲁克的一片羽毛,的确有九十指距,而羽茎部分周长也有两手掌.这个惊人的展品使大汗十分欢悦,赐给了进贡者价值连城的礼物.

使者还带回一枚野猪的牙齿,重约十四磅,这种野猪长得像水牛那么大.该岛还有长颈鹿、驴子和其它野生动物,都和我们国内的很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完了,现在开始介绍桑给巴尔.

桑给巴尔

越过马达加斯加岛就是桑给巴尔岛,据说该岛方圆有二千英里.居民崇拜偶像,自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并且对任何国家都不纳贡品.他们的块头很大,但高度却与之极不相称.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一定会被看作巨人了.

他们都十分强健,一个人可以背我们四个人所背负的重量.同时他们所需的食物也相当于我们五个人所吃的饭量.他们的皮肤黝黑,全身仅腰下缠一块布.他们的头发卷曲,即使浸在水中,也很难拉直.他们的嘴巴大而阔,鼻子向上翻,耳朵很长,眼睛大而可怕,容貌像鬼一样.妇女也同样丑陋,也是口阔鼻厚眼大.他们的手和头都很巨大,身体各部分极不匀称.

这个岛上有世界上最丑的妇女.她们的大嘴、厚鼻子和难看的乳房,都比其他妇女的大四倍.他们以肉类、乳品、大米和枣子为食,没有葡萄酒,但用米、糖和一些香料配制了一种酒,其味道可口,而且更易醉人.

岛中盛产大象,所以象牙是一种重要的商品.

这里也有美丽的长颈鹿.它的身材匀称,前腿细而高,后腿短,颈甚长,头小,性情温和.它们的毛色较浅,并带有红色的斑点.头颈相连长约三步.

该国的绵羊和我们的不同,除了头是黑的外,全身皆是白色,狗的颜色也是如此.一般动物的体态都和我们的有所差别.

有许多商船运货来该国换取象牙和龙涎香,因为海中多鲸鱼,所以沿岸有许多这种香料.

岛上的首领们有时也相互争战,人民打仗十分勇敢,往往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他们没有马匹,所以乘象或骆驼作战.他们在象背上装上木亭,可容十五至二十人,用剑、矛和石子作武器.开战之前,他们特地让象喝酒,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在进攻中更加兴奋而勇猛.

关于印度各省,我们只描写其中最知名的主要城市;对于各岛也是如此,它们的数目多得令人难以相信.有人住的和没有人住的岛不下一万二千七百个,这是马可·波罗从水手及这个国家著名的海盗那儿听来,并且那些航行印度诸海的人的著作也是这样说.

被称为大印度的地区是从马八儿到克斯马科兰,共包括十三个大王国,其中的十个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至于小印度是从日本到穆非里,除了各岛上的众多王国外,还包括八个王国.我们现在将说到第二印度或中印度,又称阿比西尼亚.

阿比西尼亚王国

阿比西尼亚今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又称为中印度或第二印度.它的主要君主是一个基督教徒,此外还有六个君主,三个是基督教徒,三个是回教徒,他们都向为首的君主缴纳贡品.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说,这些地方的基督教徒为表明自己的身份,特意用烙铁在前额和双颊烙三个记号.可以说,这是水洗后的第二次火的洗礼.回教徒只有一个记号,即从前额一直到鼻子的中央.这里的犹太人也很多,他们的两颊也有两个记号.

基督教徒的主要君主的都城都在这个王国的内地.回教徒众亲王的疆土则毗邻亚丁王国.这里的人改奉基督教,是光荣的使徒圣托马斯的功劳,自从他在努比亚王国传播福音,使那儿的居民改信基督教后,就来到了阿比西尼亚,凭借自己的说教和表现出来的奇迹产生了与努比亚同样的效果,最后,他隐居在马八儿王国,也使无数人改变了信仰.后来——如前所述——他取得了殉教者的桂冠,并埋葬在那里.

阿比西尼亚人因为常常同亚丁的回教君主、努比亚的人民和其它许多邻国的人民作战,所以都成为了勇敢而优秀的战士.他们频繁地使用着武器,要算这一带最好的士兵了.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一二八八年,阿比西尼亚这位大君主决定亲自去朝拜耶路撒冷的圣墓——他的臣民中有大批的人每年都去朝圣,但是他的大臣对他说,这个决定不太明智,因为他必须要经过仇敌回教徒所控制的许多地方,会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胁,因而劝他不要亲自前往.于是君主决定派一个主教——此人以圣德闻名——作代表.该主教到达耶路撒冷后,献上君王的祭品,并宣读祈祷文.但当他回来路过亚丁苏丹的领土时,被抓到了苏丹面前.苏丹劝他改奉回教,但主教坚称他不会背弃基督教.于是苏丹不顾阿比西尼亚君王的愤怒,让人强行给主教举行了割去阴茎包皮的割礼,然后放他回去.主教回去后向君主诉说了自己所受的侮辱和暴行.君主立即下令集合军队,并亲自统兵去剿灭苏丹.苏丹也请到了两位邻邦的回教徒君主,联合组成了一支大军.双方经过大战,阿比西尼亚王获得了胜利.夺取了亚丁城后,他纵容兵士肆意抢掠,以报主教受辱之仇.

这个王国的居民以小麦、大米、肉类及乳品维持生活,他们用芝麻炼油,各种食物极其丰富.国内有象、长颈鹿和其它各种动物,如野驴和像人一样的猴子,还有许多家禽与野禽.黄金的产量也极大.商人们常来此经商,以获得巨额利润,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亚丁王国.

亚丁王国

亚丁受一个君主的统治,他的尊号叫苏丹.居民都是回教徒,并极端厌恶基督教徒.境内有许多市镇和城堡,并且有一个优良的港口.装有香料和药材的船只常从印度驶来这里,商人们购买了上述的货物后,再把这些货物从大船分装到小船上,以便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根据天气的状况,沿着海湾航行二十天左右,就可到达目的地.

商人们在船到亚丁港后,将货物卸下船,然后用骆驼向内地转运,走三十日,到达尼罗河.再用一种叫作哲姆斯的小船装载货物,沿尼罗河运抵开罗,再从这里沿一条叫作加利齐恩的运河到达亚历山大港.

这是商人们将印度的货物从亚丁运到亚历山大港最容易走和最短的道路.他们在亚丁也同样装运大批阿拉伯马送往印度王国和各岛屿出售,并开出昂贵的价格,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亚丁的苏丹向印度运来的商品以及从他的港口运出的商品征收关税,从中取得了巨额财富,因为这个港口是那一带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也是一切商船来往的必须之所.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当巴比伦的苏丹第一次引兵围攻亚克城并占领该城的时候,亚丁苏丹援助了他三万匹马和四万头骆驼.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基督教的仇恨有多么大.我们现在将谈到厄西尔城.

厄西尔城

厄西尔城的统治者是一个回教徒,他公正地治理此城,并受亚丁苏丹的节制.

从亚丁至厄西尔的距离约四十英里,有许多市镇、城堡和优良的港口隶属于厄西尔.许多商船从印度开来,并从这里运回大批的良马.这些马极受印度贵族的重视,商人们因此得以高价售出.

这个地区生产大量的一等白香料,它是从一种像冷杉的树上一滴一滴流下来的,人们将管子插入树中或将树皮剥去,乳香就从割口处逐渐流出,然后凝结成固体.有时就算没有切口,由于气候炎热,这种乳香也会从树上流出来.

这里还有许多棕榈树,出产大量的枣子,该国除米和粟外,没有别的谷类,因此必须从别处获得这些东西.酒不是用葡萄酿制的,而是用一种米、糖和枣酿成的,十分可口.他们还养有一种绵羊,这种绵羊在其它羊类长耳朵的地方上长着一对小角,并一直到鼻梁上.它另有两个小孔起着耳朵的作用.

居民都是熟练的渔夫,捕获的金枪鱼非常多,以至于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以买到两条.因为该国天气炎热,寸草不生,所以他们通常把这些鱼晒干后用来作牛、骆驼和马的饲料.这些家畜由于经常食用,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上述饲料主要是由一种小鱼制成的.它们在三、四、五月份被大量地捕捞起来,然后被晒干堆在家中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也吃新鲜鱼,但更习惯吃干鱼.

土人因为缺乏谷类,所以用鱼肉作为原料来烘制大饼.其做法如下:他们将鱼切成小块,加入某种汁液,并和入面粉,使鱼块变成糊状,然后把它们团在一起,放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最后再把这种饼干成块地贮藏起来,作为全年的食物.

前面所说的乳香在这里的价格十分低廉,当地官方用十个金币可以购到一百公斤;随后他们再以四十个金币的价格转卖给外地商人,这是依照亚丁苏丹的指示出售的.他用上述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个地区所产的所有乳香,售出时便牟得了暴利.这里再没有什么可助谈兴的了,我们将往下介绍杜尔法城.

杜尔法城

杜尔法是一个重要的大城市,距厄西尔二十英里,位于东南方.居民是回教徒,它的统治者是亚丁苏丹的臣子.这个地方近海处,有一个港口,是许多船舶的往来之所.

阿拉伯马匹从内陆国家汇集于此,商人们收买后,运往印度出售,可获得巨大的利润.这里也产乳香,但由商人自己购买.杜尔法还管辖其它市镇和城堡.我们现在要介绍卡拉耶提.

卡拉耶提城

卡拉耶提是一个大市镇,靠近一个叫作卡拉图的海湾,距杜尔法东南约六百英里.人民是穆罕默德的信徒,隶属于忽里模子的梅利克,当他受到别国的攻击或遭到严重灾害时,就以这个城市为后援,因为该城十分坚固,地势非常险要,从来没有被仇敌占领过.

它周围的土地并不出产任何谷类,所以要从其它地区输入粮食.这个国家有优良的港口,许多来自印度的商船,在此城贩卖布匹和香料,以获得巨利,因为远离海岸的各市镇和城堡都很需要这些东西.这些商船同时还从这里运走马匹,在印度出售时,又可获得巨额利润.

卡拉图海湾的炮台位于海湾入口处,未经允许,任何船舶都不能够自由进出海湾.这个城市的梅利克和克尔曼的君主维持着一种类似君臣的关系,梅利克需向克尔曼王进贡.但如果克尔曼王提出无理的要求,梅利克偶尔也会表示反对,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克尔曼王便会派遣军队进行威胁.于是梅利克便离开忽里模子,进驻卡拉耶提,这样,他便有能力阻断任何船舶的出入.于是船舶就无法到达克尔曼境内,贸易因此受阻,克尔曼王将收不到任何关税,这使他的收入大大减少,所以不得不被迫停止和梅利克的争端.

港口上的坚固炮台不仅成为海湾的铁锁,而且也充当了这个海区的了望塔,因为从炮台上随时可以发现过往的船舶.国内的居民通常以枣子、鲜鱼或腌鱼维持生活.鲜鱼、腌鱼的供应量很大.但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则从其它地方运来谷物供自己享用.离开卡拉耶提,向东北前进三百英里,便到达忽里模子岛.

忽里模子

忽里模子岛上有一座美丽的大城.它濒临大海,受梅利克的统治,所谓梅利克就是领主的意思,他还管辖着其它许多市镇和城堡.

这里的居民是萨拉森人,都信奉回教.这个地方的气候极其炎热;但每家每户都设有通风装置,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空气引进各楼层和各房间内.倘若没有这种设备,人们一定很难在这里生活.我们在前面一卷中对于这个城市和启西、克尔曼都已说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我们对于大印度近海的各省市以及阿比西尼亚的某些国度——所谓中印度——已经说得很多了,现在,在结束本书之前,将回转去把以前各卷省略的地方再补叙一下.

第四卷鞑靼王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

大土耳其

大土耳其有一个君王叫海都,是察合台的孙子实,大汗的侄子.他统治着许多城市和城堡,是一个权势很大的君主.他是鞑靼人,他的士兵也都是鞑靼人,而且都是优秀的战士.这并不奇怪,因为兵士们都是由他亲手训练出来的.我告诉你们,这个海都如果没有经过战争和教训是绝对不会臣服大汗的.

我们沿着前面所说的路线,离开忽里模子.大土耳其就位于西北方,它的领土越过阿姆河一直延伸到大汗领土的北疆.

海都和大汗之间曾经多次爆发战争.在这里,我想将战争的经过描述一下.有一天,海都捎口信给大汗要求赐给他鞑靼人所征服的土地中他应得的那一份,并且希望获得契丹省和蛮子省的各一部分疆土.大汗告诉他说,如果他能前来朝拜并参加御前会议,那么他本人很愿意赐给他应得的土地,就如同赐给其他王公那样.大汗进一步要求,如果他能和其他王公大臣一样臣服自己的统治,那么他还愿意额外赐给他中国疆土的一部分.

但海都不相信自己的伯父——大汗,他拒绝了这些条件,表示只愿意在自己的封地内听从大汗的命令,但绝对不会前往大汗的朝廷,因为害怕被处死.就这样,大汗与海都之间相互猜忌,不断争执,进而引发了战争.他们之间大的战役就有好几次.起先大汗派遣了一支军队包围了海都的王朝,力图阻挡海都和他的军队侵犯自己的领土和人民.但海都仍然侵入了大汗的领土,并与大汗军队多次交战.海都经过精心的准备,能够把十万骑兵同时投入到前线的战场上,并且士兵们个个都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勇士.何况海都的左右还有许多皇族的男爵,他们都是帝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的后代.

现在,我们要描述海都与大汗之间的几次战役.但是,首先要介绍一下鞑靼人的作战方式.鞑靼人作战时,每个兵士都必须携带六十支箭.其中三十支箭头较小,用于远距离射杀.剩余的三十支箭头较大,并带有一个宽大的叶片,这是在近距离使用的,专射敌人的脸和手臂,并且还可射断敌人的弓弦,重创对手.当他们的箭用完后,就拔出刀剑、长矛相互砍杀.

海都与大汗交战

一二六六年,海都和他的堂兄弟们——其中一个叫也速答儿的——集合了无数的军队,进攻守卫着大汗疆土的两个男爵.这两个人也都是海都的堂兄弟,其中一个叫泰贝.他们都是察合台——曾经受过基督教的洗礼——的孙子,忽必烈的侄子.

海都统率的大军与这两位男爵的军队展开了激战.双方各有骑兵十万人.战斗异常激烈,兵士相互厮杀,不计生死.两军都有许多人倒地身亡.但最后海都获得了胜利,使对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两个堂兄弟由于骑着快马,所以都得以安全地逃离了战场.

海都获胜后,变得更加骄矜傲慢.他回到自己国家后,整整两年与大汗和平相处,彼此之间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但两年后,海都再次集结了一支大军.因为他获悉大汗的儿子那木罕误当时正驻扎在哈喇和林,和他在一起的还有王罕的曾孙阔里吉思.这两个男爵也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海都集合好他的军队后,启程离开了他的国家,挥师直达哈喇和林的城郊.一路之上没有发生什么值得记叙的战事.那两个男爵——大汗的儿子和王罕的曾孙——的大军也正驻扎于此.

这两个男爵看见敌人入侵,不但毫无畏惧,而且积极备战,勇敢反击.他们调集了不少于六万人的骑兵,前进到离海都约五十英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海都的军队也驻扎在同一平原上.整整三天双方都在营中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双方的军队人数大致相当,都只有六万名骑兵.每个骑兵配备的武器也都是弓、箭、剑、矛、盾.全军也都被分成六队,每队一万人,各有一个统帅.两军来到战场后,兵士们都静候战鼓的响起.鼓声擂响后,他们就开始高唱战歌,奏响军乐,这时整个场面极其热闹,听来让人觉得十分惊奇,鞑靼人在他们的主人击响战鼓之前,是决不会战斗的.但既然战鼓已响,军歌唱毕,一场血战就开始了.士兵们执弓在手,搭箭在弦,刹那间箭如蝗飞,许多人马纷纷倒地而死.战士的呐喊声、兵刃的撞击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事实上,他们打起仗来就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有箭在手,而且有发射的力量,他们就决不会停止射箭.此时,双方都死伤惨重,没有一方能占上风.

当他们的箭射完后,便将弓插入袋中,拔出剑和矛勇敢地冲向对方.于是大屠杀开始了.双方士兵都极为勇猛,他们彼此砍杀,毫不退让,以致战场上尸陈如山,血流成河.海都本人武艺高强,弓马娴熟;如果不是他以个人的勇气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的话,有几次他们几乎就要垮掉了.另一方面,大汗的儿子和王罕的曾孙也表现得英勇无比.总之,这是鞑靼人之间发生过的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分,双方虽然都不计生死,全力搏杀,但仍然没有一方能将另一方赶出战场.战场上死尸累累,令人惨不忍睹.有许多妇女在这天变成了寡妇,有许多孩子成为了孤儿.当太阳落山后,双方都停止了战斗,各自回营休息.

第二天清晨,海都获悉大汗已派遣大军前来助战,于是便命令士兵携带武器撤回国去.他们的敌人,因为前一天的战斗也已精疲力竭,无力追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安全撤走.海都的军队不停地后退,直到大土耳其的撒马尔罕才停了下来.

大汗对侄儿海都的行为的看法

大汗这时对海都异常恼怒,因为海都屡次伤害他的人民,侵入他的国土.他说,倘若海都不是他的侄儿,一定难逃死刑的惩罚.但是骨肉之情使他不忍消灭海都并没收他的封土.于是,海都得以幸免于难,我们现在离开这个话题,来讲讲海都女儿的奇闻轶事.

海都王勇敢的女儿

你们要知道,海都有一个了不起女儿,她的名字叫艾吉阿姆,即鞑靼语中"明月"的意思.这个姑娘矫健英武,全国没有一个青年能够打败她,而她却能战胜所有的对手.

她的父王希望她早日出嫁.但她却很不情愿,说,除非她遇到一个能战胜她的勇士,否则她永不出嫁.于是她的父亲下了一首圣旨,允许她依照自己的意愿择偶.公主于是便向世界各地宣布:如果有青年愿意和她比武,并能凭力量战胜她,她就愿意嫁给他.

这个消息公布后,各地的青年纷纷前来应试.这种比武的仪式相当隆重盛大.君主坐在大殿上,两旁有大队的男女分班侍立.公主穿着华丽的绸衣走进来.按约定:这个青年只需将公主打倒在地,便可娶她为妻;反之,他如果被公主战胜,则必须送一百匹好马给公主.公主因此得到了一万多匹好马.根本没有人能战胜她,其实这本来就不足为奇,因为公主四肢强健,又高又壮,差不多算是一个巨人.

一二八○年,有一个富有的王子来到该国.他年青英俊,并且还带着一群体面的随从和一千匹骏马.他到达后就宣布,自己是特意来和公主比武的.海都十分高兴地接待了他,当他知道王子是帕马王的儿子时,非常想招他为婿.于是海都私下告诉公主,要她这次手下留情,让对方获胜.但公主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她这样做.于是,国王和王后只得无奈地坐在大殿中,仍然由大批的男女侍卫.公主像往常一样来到大殿.王子也来了,他既英俊又强壮,十分引人注目.

当他们来到大殿后,由于求婚者身份高贵,所以特别商定,如果王子失败,则要将他所带的一千匹马作为罚金.商量完毕,双方就开始比武.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国王和王后,都希望王子得胜,从而成为公主的丈夫.但事与愿违,经过长时间的搏斗后,公主获胜了,王子被摔倒在宫殿的通道上,并因而失去了一千匹好马.全殿的人都对他的失败感到万分惋惜.

从此以后,海都便经常带着自己的女儿参加战斗.全军没有一个骑士表现得像她那样英勇.最后,这位姑娘竟然独自冲入了敌阵,活捉了一个骑兵带回了自己的大营.现在我们要放开这段插曲,进而叙述海都和东方领主阿八哈的儿子阿鲁浑之间的大战.

阿八哈派遣儿子阿鲁浑带兵作战

东方之主阿八哈统治着许多省份和地区与海都的疆域接壤.双方以森林为界,阿八哈占据的这一方在亚历山大的书中被称为"亚博塞科"地区.阿八哈因为海都多次侵扰他的领土,所以特派他的儿子阿鲁浑统率大队骑兵进入亚博塞科地区,一直到阿姆河才驻扎下来.这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使它不受海都的侵犯.

阿鲁浑和他的兵士,就这样一直驻扎在亚博塞科平原和附近的许多城市和城堡中.同时,海都也调集了一支庞大的骑兵由他的兄弟八剌八——一个谨慎而勇敢的人——率领,前去攻打阿鲁浑.八剌奉命前往,并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击退阿鲁浑的军队.他率军直扑阿姆河途中没有任何值得提起的战事.八剌在离阿鲁浑十英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双方经过准备,三日后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八剌的军队战败,并被驱逐过阿姆河,他的士兵伤亡十分惨重.

阿鲁浑继承王位

阿鲁浑获胜后不久,就接到消息说他的父亲死了,他十分悲伤,为了继承王位,他率领全军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跋涉,回到了朝中.

然而,阿八哈有一个兄弟叫亚科马特,他是一个回教徒.他一听说兄弟的死讯,就企图篡夺王位.他认为阿鲁浑远在异地,无法阻止他的行动,于是他便集合一支大军,直接进入他的兄弟阿八哈的朝廷,并且承袭了王位.

他在阿八哈的朝廷中发现了数目惊人的财宝,于是他便将这些财宝大量地分发给阿八哈的男爵和骑士们,以此博得了他们的忠心.他们宣布除他以外,不承认任何人是他们的君王.况且亚科马特也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英明的圣主,人人爱戴的君王.但是他篡位不久,就听到了阿鲁浑带着大军赶回来的消息.亚科马特并没有惊惶失措,他果断地召集他的男爵和其他手下商议对策,并在五个星期内集结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战士们发誓,准备随时迎击阿鲁浑的军队,除了活捉阿鲁浑或杀死他外,别无他求.

亚科马特统军和阿鲁浑作战

亚科马特凑足六万骑兵后,就立即出发,迎战阿鲁浑.行军十天后,他就按兵不动了.因为他已接到消息说,敌人离他只有五天的路程,而且敌人的兵力和他的不相上下.于是亚科马特便在一个广阔美丽的平原安营扎寨,准备在这里迎敌,以便占有作战的地形优势.部署完毕,他立即召集他的手下发表了如下演说:"各位贵族,你们都深深地知道,我应当成为我的兄弟阿八哈的继承人,因为我是他的父亲的儿子,我曾经帮助他征服我们现在的所有疆土.我不必再说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开明的人,热爱正义,你们会为我们大家的光荣和幸福而战斗."他说完后,所有男爵、骑士和其他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道,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就决不抛弃他.于是亚科马特和他的军队便留在营中,静候敌人到来.

阿鲁浑向他的男爵们演说

现在,回过头来讲讲阿鲁浑.当他得知亚科马特的军情,并且获悉他竟然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时,大为吃惊,但他认为自己应该在将士面前表现出应有的勇敢和信心.他也把营盘扎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方.然后,他召集他的所有男爵和谋士来到帐中,对他们说:"公正的兄弟和朋友们,你们都知道我的父亲是怎样的关爱你们.当他在世的时候,他待你们如兄弟儿子,你们自己知道,你们和他并肩打过多少仗,并帮助他征服了他所有的土地.你们也知道,不仅他这样爱你们,作为他的儿子,我自己爱你们犹如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正义既然在我们一边,错误就应归到敌人的身上.那么,每个人都应当有信心打败敌人.我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恳求你们每个人都要尽忠职守."

男爵们对阿鲁浑的答词

当时在场的男爵和骑士们听了阿鲁浑的演说,每个人都痛下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正当他们沉默着考虑阿鲁浑的话时,一个大男爵起来说道:"尊敬的阿鲁浑先生,我们深深知道你所说的都是真话,因此我愿意代表此次和你共同作战的人们,明白地告诉你,只要我们的身体里还有一丝生命,就不会使你失望,我们如果无法战胜,宁愿战死."

当这个人说完以后,其余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赞同他的话.全军都高声欢呼,要求立刻迎敌,不要拖延.于是阿鲁浑和他的军队怀着必胜的信心,在第二天早晨拔营前进,来到了亚科马特军队驻扎的平原上.他们在距敌人十英里的地方秩序井然地扎下营寨.阿鲁浑驻定后,马上派了两个忠诚的使者送信给他的叔父.

阿鲁浑派遣使者前往亚科马特大营

当这两个年老的忠实使者到达敌营后,在亚科马特的帐前下马,进去向这个有着大批男爵护卫的人致意.他们稍事休息后,其中的一人就站起来,传达阿鲁浑的口信:"公正的亚科马特先生,您的侄儿阿鲁浑对于您谋夺他的王位,并且还要和他进行殊死战斗,感到非常吃惊.这实在太不应该了,您的行为不是一个好叔父对侄儿应有的行为.因此,他让我们告诉您,他心平气和地请求您,做他的好叔父,并且恢复他的权力,不要进行战斗.他愿意给您所有的荣誉,您将做他统治下的所有江山的主人,这就是您的侄儿叫我们送给您的口信."

亚科马特对阿鲁浑的答复

当听完他的侄儿的话后,亚科马特回答道:"使者先生,我的侄儿所说的都是空话,因为土地是我的,不是他的,我和他的父亲一起征服了这个国家.告诉我的侄儿,如果他愿意,我将封他为大公,并赐给他足够多的土地,将他当作我的儿子看待,享受我座下最高的爵位.如果他不愿意,你们可以明确地告诉他,我要尽我所能置他于死地.这就是我对我的侄儿要做的事.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话可讲,也不会有别的妥协方法."

当亚科马特说完后,两个使者再问他说:"难道这就是我们得到的全部回答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奇婚记 永别了,古利萨雷 SONY的故事 艾克卡 白轮船 查密莉雅 竹林寺女科 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 瑞士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