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龙翔苍穹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古典文学 > 龙翔苍穹

第131章

书籍名:《龙翔苍穹》    作者:月星
推荐阅读:龙翔苍穹txt下载 龙翔苍穹笔趣阁 龙翔苍穹顶点 龙翔苍穹快眼 龙翔苍穹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龙翔苍穹》第131章,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再加上短程,中程导弹的精确打击,从火力压制上台湾不占有任何优势。而对于大陆来说,台湾的导弹总不会比大陆的炮弹多吧?请问发射一颗导弹的时间可以打出几颗炮弹?

就算台湾对大陆进行导弹攻击又怎样,先不说导弹要飞越上千公里的防区,就算上数量又能对大陆的城市造成多大的打击呢?更不要说发射的时候能不能活着进入发射阵地,发射了一颗后还有没有命发射第二颗了。

4: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台海爆发战争台湾全境都是战场,而大陆能有多大面积称为战场呢?打个比方,当台北的民众在防空洞里躲避导弹,炮弹的时候,北京的民众则在家里收看炮击实况。不明白台湾有什么可乐观的。想着美国人为了台湾流尽血?你信么?我不信?我只相信美国会为台湾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但台湾有本钱让美国人把血流尽,把国家陪近去么?你们认为有哪个国家愿意为台湾流尽最后一滴血?我告诉你,世界上除了中国可以为了台湾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到!

所以台海一旦爆发战争中美肯定会有一番较量,不过底线不同而已,一个要避免付出太多代价,一个则不怕付出太多代价。

话说回来,中国会为了台湾不惜一切么?不会,如果会付出一切早打你台湾了,毕竟台湾的利益对中国只是政治问题,而西北的利益才关系到中国的国运与命脉。因此只要台湾没有宣布独立,大陆是不会动手的,先拓西北、后定东南是既定国策。当大陆主动开战台湾的时候就是大陆宣布争霸的开始。

5.最后告诉各位台独朋友“998工程”这个词,你们可以搞清楚大陆军力的发展方向。当有些台独朋友说大陆军事科技如何落后当有些台独朋友说大陆军事科技如何落后的时候我真的很想笑,大陆不是没有好装备,只是发展不大量装备而已。这是在吸取苏联错误策略的基础上形成对抗方式。话不多说,别以为自己很重要,中国的利益根本不在台湾,以后有空会解决台湾的。

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先拓西北、后定东南”这句话是本文的前期发展的一个布局。

外篇 转 “文”“采”

(更新时间:2004-7-5 14:41:00 本章字数:324)

现在的奇幻文章,我归之两类。

一,以情节为主,也是我所说的“文”。现在大多数的文章都采用着一方式来构思创作自己的文章。而且通篇像是通讯稿。虽然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但是最多只不过是让人看一篇小故事而已。

悬念是情节小说里最受欢迎的。但是真正能把握的很少。那就归结为推理性的小说。

二,以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为主的,也就是我所说的“采”。奇幻小说是一种美的体现,它让文字在脑中幻化出奇异的世界。而美的程度取决于采的渲染。文章不只是一种消遣,读者最渴望的是从中发掘点东西可以为自己所用。通常情况下,读完一篇奇幻,只是觉得它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想象出来的故事。发人深省的东西很少。也是一种忌讳。

我期待着“文采”兼并的好文章。

外篇 大无大有周恩来

(更新时间:2004-7-5 14:44:00 本章字数:12713)

最早是在杂志上看见这篇文章的,今日见有了电子版,特转到坛子里来,也算是对我所崇敬的周总理表达一下怀念之情吧。

————————————————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

梁衡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百年,他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年。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永恒?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润万物吗?就像老僧悟禅,就如朱子格物,自从一九七六年一月国丧以来,我就常穷思默想这个费解的难题。二十多年了,终于有一天我悟出了一个理:总理这时时处处的“有”,原来是因为他那许许多多的“无”,那些最不该,最让人想不到、受不了的“无”啊。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总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被粉碎不久,“四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一九七六年新年刚过,一个寒冷的早晨突然广播里传出了哀乐。人们噙着泪水,对着电视一遍遍地看着那个简陋的遗体告别仪式,突然江青那副可憎的面孔出现了,她居然不脱帽鞠躬,许多电视机旁都发出了怒吼:江青脱掉帽子!过了几天,报上又公布了总理遗体到八宝山火化的消息,并且遵总理遗嘱不留骨灰。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一定是江青这个臭婆娘又在搞什么阴谋。直到多少年后,我们才清楚,这确实是总理遗愿。一月十五日下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在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死后不留骨灰。灰入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如磐的夜色中冷清地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银白的灰粉化入海空,也许就是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天地。

但人们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多少年后还是有人提问,难道总理的骨灰就真的一点也没有留下吗?中国人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修墓土葬,这对生者来说,可以寄托哀思,对死者来说则希望还能长留人间。多少年来,越有权的人就越下力气去做这件事。中国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一些埋葬神父的大教堂,我都看过。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又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当然不会为自己的身后事去费许多神。所以一解放,毛泽东就带头签名火葬,以节约耕地,但彻底如周恩来这样连骨灰都不留的却还是第一人。你看一座八宝山上,不就是存灰为记吗?历史上有多少名人,死后即使无尸,人们也要为他修一个衣冠冢。老舍先生的追悼会上,骨灰盒里放的是一副眼镜,一支钢笔。纪念死者总得有个念物,有个引子啊。

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名篇都是碑文、墓志和在名人墓前的凭吊之作,有许多还发挥出炽热的情和永恒的理。如韩愈为柳宗元写的墓志痛呼:“士穷乃见节义”,如杜甫在诸葛亮祠中所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成了千古名言。明代张溥著名的《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简直就是一篇正义对邪恶的宣言。就是空前伟大如马克思这样的人,死后也有一块墓地,恩格斯在他墓前的演说也选入马恩文选,成了国际共运的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形象也因这篇文章更加辉煌。为伟人修墓立碑已成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百姓的习惯,你看明山秀水间,市井乡村里,还有那些州县府志的字里行间,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古人墓、碑、庙、祠、铭、志,怎么偏偏轮到总理,这个前代所有的名人加起来都不足抵其人格伟大的人,就连一个我们可以为之扼腕、叹息、流泪的地方也没有呢?于是人们难免生出一丝丝的猜测,有的说是总理英明,见“四人帮”猖狂,政局反复,不愿身后有伍子胥鞭尸之事;有的说是总理节俭,不愿为自己的身后事再破费国家钱财。但我想,他主要的就是要求一个干净。生时鞠躬尽瘁,死后不留麻烦。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也许隐隐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现什么“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尴尬。果然,地球上第一个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第一个纪念馆也不是建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乡。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一九九四年我去日本时曾专门到樱花丛中去寻找过这块诗碑。我双手抚石,西望长安,不觉泪水涟涟。回天无力,斯人长逝已是天大的遗憾,而在国内又无墓可寻,叫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惆怅?一个曾叫世界天翻地覆的英雄,一个为民族留下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理,却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下,这强烈的反差,让人一想,心里就有如坠落千丈似地空茫。

总理的二无是生而无后。

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重名人之后。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臣武将,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三分天下。一般人有后无后还是个人和家族的事,名人无后却成了国人的遗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纪念古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为大。虽然后人不能尽续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对世人来说,有一条血缘的根传下来,总比无声的遗物更惹人怀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天堂幻想 篮球之微笑 法律空区 天外基因 雍正王朝 修真矿工 重返德军总部 色狼闯二战 妖媚天使 阴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