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场协定与日本顺差经济的末日
《过剩经济学》第二节 广场协定与日本顺差经济的末日,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广场协定,英语叫Plaza Accord,它出现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人试图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况。那么,这种贸易与财政双赤字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五章贸易顺差的末路与国际贸易的出路(2)
据资料显示,从1980年起,美国的国内经济出现了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的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的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也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使美国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的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年底到1984年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地扩张,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与此同时,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
1985年9月,美国、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定,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定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定”(Plaza Accord)。协定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定”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广场协定”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
据数据显示,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定”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来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达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为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来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在“广场协定”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这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上了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在“广场协定”签订后的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在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的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了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梦想。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在短期内下跌了50%左右,使银行形成了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了十几年的衰退期。
不可否认,“广场协定”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广场协定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的剩余资金大量地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
1990年4月,大藏省颁布《土地融资限令》,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随之引发了泡沫经济的崩溃。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这被日本国内称为“失去的十年”。(以上资料参考网络)。
对于广场协定对日本和全球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天底下最容易做的事其实就是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寻找解释,我们过剩经济学不关心这些细节,我们所知道的,是日本人与英国人一样,背离了贸易是为了各取所需这一本质。他们开始与美国争夺同一样东西——美元,这就不再是贸易,而是一场战争,叫做贸易战。问题在于,到了日本开始大量向美国倾销产品的时候,世界货币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今的世界货币已经不是金银,而是一种由美国人印制的特殊的纸——美钞。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人通过与黄金挂钩的方式向全世界承诺了美元的价值。日本人觉得这是一种好东西,于是拼命用产品从美国换来美钞,又用美钞从美国换来黄金。日子久了,美国人终于承受不住了。毕竟,美国人的黄金储备又不是无限的,就算是大海,长期的只出不进早晚也就干了。于是,美国被迫放弃了与黄金挂钩的货币政策。但日本人并没有就此收手,他们的顺差经济继续跃马狂奔。没有枪杆子做后盾,居然也敢玩损人利己的顺差经济?没有枪杆子优势,也敢与人搞战争?哪怕是贸易战?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终于决定收拾日本人了。
美元这东西,无论说的有多好听,稍有货币银行学知识的都知道那其实只不过是美国政府所发行的一种债券。究其本质,只不过是一张欠条而已。日本人持有大量的美元,其实只不过等于美国人欠了日本人的钱。我们先不讲美国与日本。我们就假设世界上只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当张三欠了李四100万元钱,并打了一个欠条之后,张三可以有什么选择呢?
第一种选择当然是把钱还给李四,把欠条拿回来;
第二种方法是赖账不还,你拿着欠条又如何?
第三种方法是抢回来;
第四种方法是偷回来;
第五种方法是骗回来。
除此之外,再无第六种方法可言。当日本人拿着大量的美国人的欠条——美元之后,美国人该怎么办呢?一开始美国人想走正道,把产品卖给日本人,把欠条(美元)拿回来,但日本人想尽了办法把美国人的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有政策上的鼓励出口,有文化与价值观上的只买国货,也有日本的产品的确比美国货更好的原因,反正是日美贸易顺差一直居高不下。
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那么美国人只好从后四条路中想办法。这一次他们想到的是赖账。
美元虽然说穿了只是一张欠条,但这张欠条还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这张欠条是以黄金来承兑的,这是一张优质的欠条。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这个欠条的归还形式变得非常自由,那就是美国人不用规定这张欠条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来还,当初日本人用250日元的产品换来了一美元的欠条,现在我让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我再还你一美元的时候只需要还你100日元就可以了。这就等于赖掉了日本人150日元的账。
美国人强迫日本人签下了广场协定,使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此后不久,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了。在这种背景下,指责美国人阴险吗?日本人没资格这么说话。他们没有给美国人路走,赖账与偷抢骗,有哪一种不阴险?事实上,美国人相当厚道。你日本人拿着我们的欠条不让我们还,是何居心?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碰到了这种事,早就把大日本皇军派了过去,抢钱抢粮抢女人,哪会这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