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摆驾去洛阳
《安禄山新史》第十九节 摆驾去洛阳,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来呀!给我们叫几个姑娘来!”吉备真备恶狠狠的盯着安禄山身边的几个女子。
“哼!”安禄山眉头一皱,还想玩我们的女人不成,幸好这个花楼有不少色妓是新罗女和倭女,像要解决他们的需要,自然没什么问题。“三娘,叫几个倭女来,给他们送去!”
“唉!少爷!你不知道,其实以前他们找的就是倭女,刚才没人招呼他们,就是因为全部倭女都拒绝招待他们!”公孙三娘摇头道。
“为什么?”安禄山和吉备真备同时问道。
“她们说这些日本人的那个又短又小,每次都只是把她们啃半天,就把外裤弄湿了!”公孙三娘撇撇嘴。
吉备真备和众日本人一起面色苍白。
“哈!又短又小我知道,可是这个和把她们外裤弄湿有什么关系呀?”李藻笑着问道。
“还没拖内裤,就已经把外裤弄湿,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公孙三娘毫不客气。
“……”
“哈哈哈……”整个厅堂的人都开始放声大笑。
“哈哈哈!原来火柴棍还是个快枪手呀!”李藻大笑着嚷道。
其他众人更是笑得开心。
安禄山内心也是一阵大笑,虽然公孙三娘刚才的说法有点夸张,也许仅仅是因为那些倭女不愿意接待这些同胞而推托的借口,但说的确实很有意思。看这几个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的家伙,就知道他们的能力肯定不会很强。
有几个长的比较丑的日本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闻言立刻开始破口大骂:
“唧唧咕,呱呱叽……”
虽然他们骂人用的是方言,但是安禄山看他们旁边那个汉服老者脸上憋不住的笑意,就知道他们有可能是在骂那几个倭女。
“闭嘴!”一声清冷的斥声响起。
竟然是刚才被公孙三娘耍弄了的吉备真备。
脸色苍白的微微向安禄山等人弯了弯腰,再向身边的儒服老者恭敬行了一礼,沉声说道:
“先生,学生有事,先告辞了!”
说完就转身向外面走去。
“站住!”安禄山喝道。
众日本人顿时都变了脸色,以为安禄山还不准备放过他们。
“把你们的仪刀拿走!”安禄山指了指公孙三娘身边的一堆唐刀。
虽然很想将他们留下,好侮辱侮辱他们,但是这是国子监配发的仪刀,可不能顺便留下。此时安禄山的地位已经不低,为了不被御史弹劾,安禄山只得选择让他们带走。
“谢谢公子!”这次说话的是里面最眉清目秀的那个青年,也是刚才唐语说得最好的那个。
由他和几个友善一点的代表过来,接过龟奴递上的唐刀。
再次向安禄山行了一礼,温声说道:
“学生阿倍仲麻吕,慕中国之风,特来朝见!今日得见君颜,实在是平生幸事!希望能有幸宴请一下几位公子!”
“原来是阿倍先生!”安禄山正式的抱了抱拳,“在下早就听说过阿倍先生的大名,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亲近亲近!”
身后李藻等人则是随意的点点头,并不对阿倍仲麻吕的邀请做出正式的答复。
对于这位阿倍仲麻吕,安禄山还是非常尊重的。
如果一定要安禄山说对那个日本遣唐使有好感,那这里面肯定有井真成和阿倍仲麻吕。虽然阿倍仲麻吕曾经准备回国,但他最终和井真成一样,生活和埋葬在了这片教育他的土地上。对于这样知恩图报的人,即便他是日本天皇的后裔,安禄山也不会因为他的出身而有所敌视。
至于吉备真备,安禄山知道他这个人才能很不错,很有政治野心。虽然对于汉学也非常尊重,但是他的这种尊重是建立在为日本效力的基础上的,而且此人的性格也不是那么的好,安禄山很不喜欢。
安禄山的想法很简单,对于完全亲华的日本人,应该才与拉拢利用的手段,作为将来大唐间接钳制日本的工具,而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学习唐朝,从而使日本富强,甚至一报白村江之败的日本人,安禄山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太好过的。
阿倍仲麻吕再和安禄山聊了几句,定下今后之约,就和同学一起告辞离开。
看着灰溜溜远去的日本人,以及周围还在偷笑的众人,安禄山脸上lou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相信,今后这些日本人再也不敢进入大唐的花楼了。因为,安禄山刚刚又叮嘱了安怀秀几句,从明天起,整个大唐境内的花楼,都会流传着日本人今天的这个笑话。
“下官国子监四门助教赵玄默,见过几位公子!刚才真是不好意思!实在上命所差,不得不照顾他们!还请几位公子见谅!”等日本人一走,儒服老者就忙过来给安禄山他们赔罪。
他可是曾经认识里面几位王孙公子的,知道惹了他们,那可是比惹了他们老子还要难受的事情,为了前程考虑,只得主动过来请罪!
“哼!”李藻微微拱了拱。他并没被赵玄默教过,不过也进过国子监,对老师的基本尊重还是要的。其他几个可能被教过的少年,则是乖乖行礼。
“赵助教客气了!你是馆内大儒,让你去叫这些化外之人,已经亏待了你的才学呀!”安禄山笑着吹捧道。
“哈哈哈!哪里!哪里!安校书才是大儒呢!”赵玄默知趣的谦虚道。
“唉!这些化外之民,要是直接传授经史子集给他们,实在是有点暴殄天物了!听说他们喜欢佛学,应该让他们好好的先学学佛,修身养性,再教给他们其他儒学之类的!赵助教,你说是不是呀!”安禄山紧盯着赵玄默的眼睛。
“啊!哦!”赵玄默微微一愣,不过看到安禄山的样子和神情,只得愣愣的点点头,表示理解。
“赵助教!安某前几天新印了几部佛经,改日送到府上,你可以让那些日本人读读!恩!安某还有几本珍本,到时也会一起送给赵助教!”
“哦!好!好呀!是该让他们多读读佛经!”赵玄默笑着不断点头。
这回是真的理解了。不管安禄山的动机是什么,反正意思就是让他不要传授日本人经史子集,只传授佛学。虽然自己不通佛学,但是为了安禄山暗示的几本珍本,就算不懂,也得传授。
安禄山也是笑着点点头。
后世的中国人,经常说,在日本佛教怎么怎么样流行,怎么怎么样昌盛,但是他们不知道,日本的国教,并不是佛教,而是日本土生土长的神道教。神道教衍生的君权神授,天皇是神之后裔思想,则让日本的忠君观念格外强烈。
安禄山了解一些日本历史,知道历史上唐朝佛教传入日本时,曾经有机会让神道教消亡,并且也现实的削弱了神道教的影响,以至于从奈良时期到平安前期,反叛天皇的事情时有出现,到了平安后期的“国风时代”,日本故有文化开始复活,为摆拖唐文化影响,神道教也再次活跃起来。以前读到日本这段历史时,安禄山就在想,要是当时没有去唐化的运动,就可能没有日本天皇长久统治日本的事情存在,也就可能让日本人不再团结,进入不断的内战中,这样当然就不会有后世的一时强盛了。
为了自己的后辈,让佛教在日本盛行非常重要,安禄山决定,他不但要给那些留学生传授佛经,还要鼓励僧侣去日本,但是不能带走大唐的物产技术。那个鉴真当时去日本好像很不顺利,自己可以好好的帮助他,通过他来宣传佛教,最好是连同他们的天皇一块儿剃度了。
“安兄!要不要小弟叫人再去教训一下他们!”安禄山正在思考今后的安排,旁边的李藻突然附耳过来说道。
“呵呵!有劳李兄了!”安禄山笑着抱抱拳。
知道他是因为刚才没有帮上忙而不好意思。
“这些日本人虽然不是遣唐使,但真要让他们受到伤害,倒会显得我们大唐没有容人之量!今后只要让那些博士,教授什么的,别再传授经史子集就可以了!最好是让他们多看佛经!多学学修养!”
“这有何难!就是让他们都滚出国子监,也很容易,让他们读不到书,一句话就能解决!”李藻拍胸部保证道。
“哈哈哈!好!我们继续喝酒去!”安禄山高兴的拍了拍李藻的肩膀。
**********************************************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午,李隆基幸东都,朝廷也随之迁往洛阳。
作为刚刚升迁当羽林军校尉的安禄山,和他属下的满编三百人团,一起随行护驾。
以前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皇帝出行的场面,感觉那些场面最能牵动观看人情绪。当时认为有些东西仅仅是现代电视拍摄需要添加的,真实情况应该不会那么讲究。但是这次真正护驾随行,安禄山才算知道,那样的音乐,这样的步骤,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比现代的电视中的仪式,还要来得威严庄重。至于场面,也是更加的隆重。
出发前两天,太乐令就设宫县之乐于庭上。
庚午日正式出发,但是天还没亮,安禄山就被要求穿着打扮好,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皇城内报道。在这之前,他已经经过了短暂的仪仗训练。
车驾出发前七刻,开始敲第一通鼓,听到这鼓声,安禄山根据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出营,前往规定的地方等候。
出发前五刻,第二通鼓也开始敲了。
安禄山他们羽林军是禁军,负责的是整个车驾的安全,并不用参与到仪仗队列中。所以此时还能远远的看到大殿中的情形,只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只能远远的站在朝堂外面的石阶下。
一个御史高声喊道:“请中严!”随即有礼部官员指挥布置卤簿(仪仗队)。
虽然这仅仅是一个仪式,但安禄山看到朝堂中朝臣的表现,却像是真的在干什么似的。
出发前二刻,第三通鼓开始响了。
这时候才是皇帝真正动身的时候。
由通事舍人带着百官立站在朝堂,侍中、中书令以下官员则站在西阶附近迎接李隆基。其中侍中捧玉玺,乘黄令进路在太极殿西阶,南向而立;千牛将军拿着长刀站在路前,面朝北;黄门侍郎站在众侍臣前面;赞者(传话的)好几个,都站在规定的地方。
李隆基乘舆出来,从西阶下,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千牛将军上前执辔,李隆基坐上马车。太仆卿授绥,侍中、中书令以下在旁边等候。
一切完毕,黄门侍郎又上前高呼:“请发”。銮驾动,警跸,鼓传音,黄门侍郎和赞者贴着车驾前进,千牛将军跟在后面。
在这个过程中,坐在马车上的,只有李隆基一人。群臣都是步行跟随,不过看他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安禄山不得不暗暗佩服。他们羽林军作为警备队,早就骑在马上了,不过就是这样的半天等下来,也感觉浑身难受,难为这些文官竟然能站这么长时间。
这么一支队伍,一直等到出了承天门,黄门侍郎才再次上前高呼:“驾少留,敕侍臣乘马”。
侍中来到车驾旁,里面李隆基威严的声音传来:“可!”
“制曰:可!”侍中退下高声道。
黄门侍郎随即下去喊道:“侍臣乘马!”
两边的赞者再把这个命令高声传唱开去。
这时候,百官,还有那些宦官近侍才纷纷开始上马,而安禄山他们这些一直在远远观看仪式的护驾部队,也才允许kao近车驾,进行正式的护卫。
黄门侍郎再次上前启奏:“请车右升”,这才是正式的请求出发。
侍中上前承旨,照样得一个“可”字,退下道:“制曰:可!”。黄门侍郎复位,千牛将军上马。黄门侍郎高呼:“请发!”。
整个队伍开始出发。
万年县令先导,随后是京兆牧、太常卿、司徒、御史大夫、兵部尚书,都骑马,带着自己的仪仗队,随行开路护驾。后面是皇帝其他的一些仪仗队,像什么清游队,硃雀队,持鈒前队等。在皇帝的乘坐的车驾前后,则是一些诸卫的护驾兵马,把皇帝的马车牢牢的护卫在中间。
车驾后面是衙门旗,旗后是护卫队,再后面有大繖两个,雉尾障扇四把,小团雉尾扇四把,方雉尾扇十二把,花盖两个等等,护卫队数不胜数。
安禄山暗暗好笑,难怪当初秦始皇要备副车呢,这样出行的时候,要找皇帝的所在的位置其实很简单,只要看哪儿旗帜最密集,就是皇帝车驾在的地方了。
不过还有一处地方的旗帜也不少,安禄山不知道那是代表什么身份,仅听教他礼仪的官员提起过,那二十几对旗帜第一对是辟邪旗,第二应龙旗,第三玉马旗,第四三角兽旗,第五黄龙负图旗,第六黄鹿旗,第七飞麟旗,第八駃騠旗,第九鸾旗,第十凤旗,第十一飞黄旗,第十二麟旗,第十三角端旗,第十四赤熊旗,第十五兕旗,第十六太平旗,第十七犀牛旗,第十八鵕鸃旗,第十九騼蜀旗,第二十驺牙旗,第二十一苍乌旗,第二十二白狼旗,第二十三龙马旗,第二十四金牛旗。
安禄山非常幸运,不用负责护卫皇帝的御驾,他的差使是护卫后宫嫔妃和公主们的车驾。
【……第十九节 摆驾去洛阳 --绿@色#小¥说&网--网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