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我的人生档案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传记回忆 > 我的人生档案

上海是个海(4)

书籍名:《我的人生档案》    作者:贾植芳
推荐阅读:我的人生档案txt下载 我的人生档案笔趣阁 我的人生档案顶点 我的人生档案快眼 我的人生档案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我的人生档案》上海是个海(4),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他在吴淞路义丰里有一间分配的房子,但他是个单身汉,所以就把它让给报社作为社址,自己挂名做报社的社长。杜青禄与我由相识而成朋友。报社被查封后,吴淞路义丰里的这间房子就闲置在那里,所以他就邀请我们夫妇搬到那儿住下了。但是住了不久,我就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当时外面学生正在举行轰轰烈烈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我刚好住在《学生新报》社的原址,又在该报上写过文章,所以便被加上“煽动学潮”罪名捕将狱中。特务们是在深夜来的,兼管弄堂门的烟杂店老板以为这些特务是普通居民,像平常一样给他们开了门后又锁上,自己又上床睡觉。所以他们进来时,我们全无防备。等到特务逮捕我们后,用手枪押着我们出去,把烟杂店老板从床上拉起来开弄堂的门,看到是我被逮捕,他非常害怕,因为我经常在他的店里买东西,互相很熟识,而且特务们可以随便抓人,只要稍有不驯,他自己也可能被抓走,所以他在开铁门时手抖得厉害,半天打不开门。由于这一突然事件,我欠烟杂店老板的烟钱也来不及还了。等过了一年多时间,我出狱后再路过吴淞路义丰里时,烟杂店已经不在了。这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歉疚。说起这家烟杂店,我就想起另一间小店来。一九四八年十月,当我从位于南市区蓬莱路的国民党警察局看守所中出来,临出狱时我的难友——永安公司的工会主席小张送给我一些钱做坐车的费用。我出门后,先用了其中三十万块法币在警察局对面的烟杂店里买了一包“大百万金”牌的香烟。八十年代时有个朋友邀请我们夫妇在老城隍庙的老饭店吃午饭,饭后我们夫妇想去文庙书市转转,刚好路过原来的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原来的警察局已变成了公安局,而在对面的烟杂店早已不见了。我在这儿看了半天,停留许久,感慨良多。

我在国民党监狱里待了一年多时间,先被关在亚尔培路二号中统局本部,半月后,转到蓬莱路警察局看守所。国民党特务要我帮他们抓到胡风,还说如果我不便直接露面,可把胡风的地址告诉他们,以此作为释放我的条件。这种出卖朋友、也出卖自己灵魂的事情,我当然断然拒绝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观讲究“道义”,卖友求荣,向来为士林所不齿,所以我宁可留在狱中,听天由命。直到一九四八年,胡风奔走营救,找到海燕书店的老板俞鸿模,他一九四七年出版过胡风主编的包括我的第一本小说集《人生赋》的《七月文丛》,也是我们的朋友,由他的关系托中央信托局局长骆美中以留日同学的名义保释,我才得以出狱。在监狱里看人生,是我和上海的另一种因缘。此前我虽然两度入狱,但被关进上海的监狱,这还是头一次。以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这并不是最后一次。几年之后,我又一次被投入上海的监狱;与“监狱”这种特殊的居所再续因缘,人生又走入了一段低谷,但这已是后话了。一九四八年十月出狱后,我们一直居住不定,先住在爱多利亚路我伯父商行的上海办事处。为了避免国民党特务的再次骚扰,从这里又转移到上海近郊法华镇,在一间民房的阁楼上住了一个时期。后因被特务发现,只好打点行李再次转移,经我的狱中难友卢克绪帮忙,在他的一个家住南京路高士满大楼的同学董平(他的父亲是上海著名的牙科医生)家住了一段时间。最后我想:在上海折腾来折腾去,生活不得安宁,我知道是国民党特务并没有忘记我,就决计到青岛避居。

上海刚解放,我们夫妇得到消息,就又回到上海。那时我们觉得在新社会里,上海一定会有新的气象。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准备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一切。这时有朋友建议我去北京弄个一官半职。我对从政不感兴趣。早在我初来上海时,在胡风家中碰到冯雪峰时,他就对我说:“你性格豪爽,经历丰富,在上海卖文为生实在可惜了。你应该做个干部。你到张家口去,我给党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写个信,你去后至少是个县长。”可是我对从政根本没有兴趣,所以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我的妻子任敏也不赞成我当官,不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她都对我的那些朋友们讲:“谁要是拉拢贾植芳做官,我就不准谁进我的门!”我希望留在上海,一方面能够有一个安宁的环境写作、翻译,继续当个自由的作家,好在刚解放时出版业还非常兴旺;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结束长期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有个安定的家。那时我还没有想到后来会到大学里去当教授。直到一九五年秋,当时在全国文协(即现在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任专职秘书的梅林来找我说:上海虽然解放了,但是一些教会学校还是帝国主义势力的地盘。震旦大学的学生党员(也是地下党支部书记,当时虽然解放了,但是许多党员的身份还是保密的)郑康林通过文协邀请一些进步作家去震旦当教授,让进步力量渗进这个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大学。这样,我就与梅林、王元化一起进了震旦大学做兼职教授,教授两门课程。我们这次到上海后,开始住在新亚酒店,等住了一段时间,我嫌这里人多嘈杂,就设法搬去苏州住了一些时间。在震旦兼职的时候,每个星期坐火车来上海三天,剩下的时间在苏州闭门译著,过得倒也?自在。到第二年,新文艺出版社成立,王元化和梅林分别去就任总编辑和副总编辑,离开了震旦,我留下来,做专职教授,后来又任中文系主任,讲授的课程是苏联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那时胡风家住拉都雷米路(今复兴中路永康路),他希望我们能住得近些,我就近在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找房子住下。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后,我调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住在复旦第五宿舍。当时中国的高校按苏联的教育体制在各系成立了教研室,我就兼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并讲授四门课程:苏联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写作;结合教学,我还翻译了几本书。在这里刚过了几年安宁日子,我就被卷入了一场始料不及的灭顶之灾中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我的名字叫建国 行走在如刃的边缘 五十年代的尘埃 五百年来谁著史 无畏的希望 无冕元帅 我在溥仪身边十三年 我与丁玲五十年 我向总理说实话 我是布隆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