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環保檢測造假內幕。近年來關于機動車環保檢測造假新聞不斷曝光,我國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問題突出,已經出現了系統性、全產業鏈的監測設備和監測數據造假利益鏈條。
檢測站利用高通過率獲得車源,從而牟取利益。而機動車尾氣檢測的高通過率如何保障呢?“有些檢測設備軟件在出廠時就做了手腳,為高通過率提供‘便利’。這是行業里的潛規則,一個設備商不這么做,別的設備商也會做。監管部門不能一點一點地去讀程序,在檢測設備時,只能根據檢測結果判斷是否準確!
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作為計量設備,只要技術監督部門給了證,就可以進入市場。環保部門在頒發檢測站委托資質時,考核依據一般是通過幾輛車做測試,判斷設備是否穩定、測試數據是否合規。
“這就存在一定的漏洞,環保部門無法從技術上進行深入的考核,而設備軟件供應商很有可能在技術上做手腳!
檢測設備控制軟件不統一,也是目前檢測市場的重要問題之一。檢測控制軟件由各個設備商自己開發,不能保證對簡易工況檢測過程的控制與國家標準一致,有些甚至給利用軟件生成假數據的作弊行為留下機會。
之前出了很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但很多地方不按這個標準執行。設備作為計量設備,需要技術監督部門認證,但技術監督部門的認證跟不上環保的標準體系,考核內容相對較少,且是針對零部件,而非整體設備。
標準、法規體系滯后,導致良莠不齊的檢測設備大量進入市場,類似的利益鏈條已經形成并且做大,現在管理難度更大。
監管的阻力遠比想象中更大。相關部門間的利益博弈,以及地方部門間的協調問題也不容忽視。
假數據獲益者
私家車和私營企業車主都希望花費越少越好,會想盡一切辦法和門路在每年一次的機動車污染排放檢測上鉆空子。
檢測站,對于許多人來說,檢測就是創收,大家都心知肚明,某個檢測站把關松一些,到這里年檢的人會多一些,檢測收益也會多一些,這種思想助長了環境檢測數據的弄虛作假。
有專家認為計量認證考評中心部分人員與造假的設備生產商長年勾結,對檢測設備不合格一路開綠燈,造成我國車輛尾氣檢測設備和檢測數據陷入長期造假的惡性循環。
一些檢測設備的生產廠家也參與進這個黑色的產業鏈條之中,央視在報道中指出:“通過在檢測軟件里設置不同的指令,檢測人員就可以按照這些指令來控制車輛的檢測數據,這樣擺放在外面的檢測設備,看起來是在正常運作,其實也只是擺個樣子而已!
據了解,雖然現在檢測站的檢測已經使用了高科技設備,基本上可以實現無人化操作,但事實上,人工介入檢測過程、關閉檢測系統或者通過其他手段,讓車輛年檢流于形式化的事情仍時有出現。在一些城市,車主尾氣檢測不過關,交200元錢即可通過。
一位地方環保局人士透露,由于現在各地的檢測站都是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任何人只要有錢投資,購買符合一定要求的檢測設備和場地,都可以設立檢測站,資本都是趨利的,各個檢測站為了節約成本大肆引入低價檢測設備,并放松檢測要求!耙粋檢測站如果檢測20%的車輛不合規,那么下一年這20%的車輛肯定不會再來這里檢測,所以檢測站會與設備供應商聯合起來,在硬件上或軟件數據中造假。由于政府對檢測站數量沒有限制,檢測站越來越多,大家都吃不飽,這樣就更容易出現造假問題,最后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檢測越松的檢測站越受歡迎,檢測嚴格的檢測站則被看作是‘傻子’,失去大量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