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寶齋將于5月25日-31日舉辦“自家江山 · 吳冠中誕辰100周年作品展”
(1919-2010)
2019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為紀念一代大師在中國繪畫發展中所作出的杰出貢獻與輝煌成就,榮寶齋即將籌備舉辦“自家江山—吳冠中誕辰100周年作品展”,將于5月25-5月31日在榮寶齋大廈多功能廳舉辦。吳冠中先生一直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實踐,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性畫家。他博采中西、融通古今,在中國水墨繪畫方面,吳先生力求時代出新;在油畫等藝術形式上他戮力創造民族特色。
此外,為配合本次展覽還將結集出版展覽畫冊,將系統清晰地展現本次展覽的脈絡,旨在與廣大藝術愛好者一同向大師致敬,共同追憶吳冠中先生的繪畫之路,也以此緬懷吳冠中先生。
1980 年春,吳冠中在江南鄉村寫生
獵人生涯 赤心丹青
“我學過國畫,愛傳統,感激我的國畫啟蒙老師。不過我想我不算國畫老師的好學生,因我又學西畫了,但我并不是國畫的叛徒。國畫也好,西畫也好,學著學著,我越來越發現它們之間藝術規律的共同性。于是,我想造一座橋,是東方和西方、人民和專家、具象和抽象之間的橋。我總在橋的兩岸探尋和勘測,因之,傳統的作品、老師的教導以及老師自身漫長歲月中的探索,都正是造橋必需的資料。橋不一定由我造成,但它一定會被造成,而且將有許多樣式新穎的橋,我多么想看到(這)座橋的載重量和流量??!”
1982 年,吳冠中在陜西省華山寫生
“從藝以來,如獵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彎弓射大雕。不獲獵物則如喪家之犬,心魂失盡依托。在獵取中,亦即創造中,耗盡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雖瘦,心胸是肥碩壯實的?!?/span>
——吳冠中
1983 年,吳冠中夫婦在黃山寫生
1983 年,吳冠中在四川省木里山區寫生
佳 作 精 賞
吳冠中 (1919-2010) 觀音
設色紙本 鏡片 1990年作
鈐?。汗谥袑懮?、九十年代
款識:庸俗寓通俗,觀音聽心音。1990.淡水灣,吳冠中。
86×68 cm. 約5.3平尺
一九九〇年十一月,畫家應香港土地發展公司之邀訪港,以畫筆記錄他眼中之香江,內容集中置于重建發展計劃之中環、灣仔等舊區,寫成彩墨、油畫、水彩及素描等廿余幀作品,翌年展于《吳冠中眼中的香港》。本幅即其一,入畫乃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之淺水灣鎮海樓公園觀音像,取景地點及題材有異于其他展品,亦屬畫家筆下鮮有以宗教人物入畫之作。
吳冠中 (1919-2010) 彌勒佛
設色紙本 鏡心
鈐?。簠枪谥杏?、荼、八十年代
81×149 cm. 約10.9平尺
大肚能容天下事 寬心可解世間愁
——吳冠中《彌勒佛》
1985 年剛剛選全國政協委員的吳冠中先生,應全國政協宗教組與中國佛教協會的約請,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創作了此幅《彌勒佛》,又名《契此僧像》。
靈隱寺佛光常常出現在吳冠中筆底。本幅“彌勒佛”即是依據靈隱飛來峰的布袋彌勒佛為藍本所作。據《云林寺志》記載,這彌勒佛造像是(北)宋乾德四年的作品。云林寺就是靈隱寺,這個大彌勒佛像是北宋初期作品,那時,杭州是號稱“江南佛國”的吳越國都城。布袋彌勒佛造像的原型,是五代吳越國明州奉化人“契此”。這位持念珠,荷布袋,笑口常開,隨遇而安的和尚,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的深刻印象。后梁貞明三年(917 年),布袋和尚端坐岳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入滅前說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焙蟀踩蛔?。他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十分招人喜愛。后來全國各地寺院為了吸引信徒,也紛紛模仿,并且傳入海外。所以,杭州靈隱飛來峰大布袋彌勒佛像,實乃天下笑嘻嘻布袋彌勒佛造像之祖。
吳冠中在造訪各地時常會去描繪佛像的造型,尤其對石佛情有獨鐘。在《兩個大佛》中,他寫道:樂山大佛坐鎮江濱,大足寶頂的大佛長臥空谷。這兩尊巨大的石佛都因顯現在光天化日之下,充分發揮了雕刻的威力。人,想雕鑿宇宙,征服宇宙。美國受到人民敬仰的四位總統的頭像也被后人銘刻在大山之上,永伴著常青的松柏長存,這一設計思想與我們祖先的雕刻意圖是多少相仿啊。... 給我感受最強烈的還是那尊臥佛。佛,崇高的佛,身軀巨大的佛,他就這樣躺臥在巖石之下,是死?是生?永遠那么安詳。風吹、雨打,大自然的演變與他無關。巖上灌木雜樹婆娑,那些垂掛下來的枝條半掩了佛的頭部,是有意為他遮遮風雨吧。細細的清泉從佛的腦背后流出,繞到佛的身前,又涓涓流去,流水象征著生命吧。但愿永不枯竭。涅盤,畢竟就是死,弟子們一字兒排開,奉獻著蓮花香果,低頭哀悼師尊的永逝。屈身在大佛胸懷前,弟子們顯然只是些小小的石塊,其實比真人大多了,這一造型中強勁的對比手法,該是東方古國的特色吧。
此文中,吳冠中先生自比布袋和尚,為了藝術而行走不怠?!叭缃駞s經常惦念布袋和尚,因我確乎也一直背著那偌大的布袋,背了七十余年,……我幾乎踏遍青山,但那全非為了游與玩,總是背著那個大布袋跋涉,去狩獵,想捕獲看得見而摸不著的“美意”。我的大布袋里是否裝滿了美意呢,是否夠開一個高品位的美食店了,顯然將令人失望,被歷史嘲笑,于是我仍將背著布袋奮力繼續前進?!?,一個個春暑秋寒,吳冠中背著沉重的畫具走遍了各處的水鄉與山村。
此圖中的彌勒佛,袒胸露腹,雙目微睜,嘴部張開,呈大笑之態。其身后有八位小僧人,或乞食、或持蓮花,或遙望、或互視,姿態各異,身材幾乎與契此的手掌等長,如此更突顯出其身寬體胖,得天獨厚。在色彩上,此作以黑白為主色調,零星點綴先生慣用之彩色的點與線,為畫面增添了幾分活潑與生動?!稄浝辗稹房芍^吳冠中先生一生的精神寫照,他就像一名苦行僧,不畏艱難,一直堅持探索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道路,為中國繪畫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是言,先生一生苦行,卻真正得大自在;先生一生佳作眾多,卻獨有此幅巨作《彌勒佛》,是先生一生的精神寫照。
吳冠中 (1919-2010) 獅子林
設色紙本 鏡框
鈐?。簠枪谥杏?、八十年代
48.5×68.5 cm. 約3平尺
《獅子林》題材為吳冠中最為重要的藝術題材之一,之所以說重要,是因為此題材所表現的蘇州獅子林和吳冠中先生一個重要理論觀點的提出有關,這就是在中國當代美術史有著重要影響的“風箏不斷線”的理論。
他認為,繪畫抽象就像是放風箏,風箏是作品,是“從生活中來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種藝術形式,而觀眾是天空,要讓風箏飛上天空,藝術家手中“須有一線聯系著作品與生活中的源頭”,只有“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他在《不斷線的風箏》中稱,我作過一幅《獅子林》,畫面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表現的是石頭,亦即點、線、面之抽象構成,是抽象畫。我在石群之下邊引入水與游魚,石群高處嵌入廊與亭,一目了然,便是園林了。但將觀眾引入園林后,他們迷失于抽象世界,愿他們步入抽象美的欣賞領域。這近乎我的慣用手法。蘇州拙政園里的文征明手植紫藤,蘇州郊外光復鎮的漢柏(所謂清、奇、古、怪),均纏綿曲折,吸引我多次寫生,可說是我走向《情結》、《春如線》等抽象作品的上馬石。
七八十年代,吳冠中曾頻繁來到蘇州寫生。蘇州獅子林假山石的形象,引發了藝術大師關于藝術形式美的深刻思考?!帮L箏不斷線”藝術理念的提出和確立,都是從蘇州的獅子林開始的,吳冠中晚年接受《蘇州日報》記者采訪時,非??隙ǖ卣f,“獅子林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理論從實踐中來,后來同樣也指導著實踐。吳冠中的這條理念后來成為指導他創作的重要思想。
蘇州獅子林是吳冠中“風箏不斷線”理論的發源地,而《獅子林》作品的面貌,便是“風箏不斷線”理論最直接的體現。
吳冠中 (1919-2010) 小鳥天堂
設色紙本 鏡片 1989年作
鈐?。狠?/p>
款識:吳冠中,八九。
45×70 cm. 約2.8平尺
天堂者,無憂無慮之家園也。聞道廣東新會縣有“小鳥天堂”,茂密叢林中棲滿鳥群。亂線交錯成茂林, 散點疏密是鳥群,估計也應是我畫中天堂,久久心 向往之。終于有一天到了那天堂。1989年初,從澳門返廣州,我特意去訪“小鳥天堂”。適遇雨,道路泥濘,煙樹迷蒙,放眼看那河流中的樹叢之鳥, 綠葉覆蓋下毫無形象特色,我上了巴金先生的當了, 因他題了“小鳥天堂”這個誘人的美名。枝丫交錯、氣根垂掛的榕樹之林,據說原只是一株榕樹,氣根落地生枝,于是子子孫孫,成一家之林,全島之林。 因林在水中,人跡罕至,鳥們棲止,被譽為小鳥天堂, 其實鳥似灰鷺一類,體形不小,并非小鳥。遙望江 中茂林一片,密葉覆蓋,不見枝條與小鳥。風雨交加, 友人找來小舢板,赤腳撐傘,劃向江中天堂。才見那 榕樹根枝交錯纏綿,如大篆,如狂草,任性揮寫誰 管得,冷落幽深織魔窟。鉆入垂枝密葉,將爬上島之岸,鳥們警覺災禍降臨,振翅猛飛逃命,一陣騷亂,天堂頓失。歸來作《小鳥天堂》,著眼于線之縱橫, 疏密穿插,亂中有序,引來雜色小鳥,不知是何鳥種,只需能藏于枝杈間,時隱時現,隨興點染,便是天堂。我前后作過大、中、小幾幅心中天堂,最大一幅, 存大英博物館。
- The End -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琉璃廠西街36號
咨詢電話:010-83159597
官網:www.reallystrongo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