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雞種的遺傳潛力,提高其產蛋量,取得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在生產管理中應把握好五個關鍵環節。
一、提高后備雞的整齊度
培育后備雞是否成功,其整齊度是一個重要指標。體形差異小,雞群發育整齊,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將來開產時間才能一致,產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從雛雞開始提高其整齊度,除在溫度、濕度、飼料、密度、免疫等各方面進行科學管理外,要注意隨時將強弱雛雞分開飼養,對弱雛加強營養。
在育成雞階段,按照雞群中大多數雞只的需要來管理,盡可能縮小雞群內的個體差異。
首先飼養密度要適中,杜絕因飼養密度過大而造成環境條件惡劣,雞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響育成雞的整齊度。
其次要按體重適時進行分群,分為大中小三群,對超重的群體進行必要限飼,對體重小的群體則進行合理補飼,以縮小全群體重差異,達到開產體重的整齊化。
二、后備雞體重達標
體重是衡量后備雞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骨骼的發育與將來母雞的蛋重、蛋殼強度好壞密切相關。在管理中使開產雞的平均體重和骨骼發育都能同時達標是體成熟的重要標志。不同雞種都有其標準體重,體重過大過肥時性機能較差。骨骼的發育用脛長來表示。體重達標而脛長未達標,說明其體內脂肪過量,直接影響其產蛋量和蛋殼質量。在調整體重時應掌握的原則是在蛋白質滿足的基礎上,調整能量,攝入能量高時,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過程中,需不定時抽測體重和脛長,并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力求使其體重和脛長在開產時能同時達標。
三、控制好性成熟日齡
性成熟的早晚與環境及遺傳有關。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雞12周齡后對光刺激敏感,能促進性成熟。在生產中應注意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雞的體成熟與性成熟達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證生產潛力的充分發揮。特別要注意開產前后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適時化,何時延長光照時間促進性成熟應根據18周齡或20周齡時抽測體重而定。如果體重達標,應自18周齡或20周齡每周延長1小時,直至增加到16小時時恒定不變。如果20周齡體重仍不達標,則將補充光照時間向后推遲一周,并在此階段加強營養,促進體重達標。
四、產蛋期加強科學管理
1.保障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生產實踐表明,13-23℃是雞產蛋的最適宜溫度范圍,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雞的產蛋率和蛋殼質量,因此要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2.舍內通風換氣良好:通風換氣可起到排污、調節舍內溫濕度的作用,特別是在大規模集約化養雞場,通風換氣對雞產蛋潛力的挖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冬天氣候多變,氣溫較低,母雞的產蛋率容易忽高忽低,在保溫的前提下,要把雞舍的空氣調節好,可在溫度較高的上午11時至下午2時進行通風,注意通風口要錯開,以防穿堂風。
3.合理的光照方案:光照能刺激雞腦垂體分泌生殖激素,促進產蛋。產蛋期光照原則是光照時間宜漸長不宜漸短,光照強度也不可減弱,從而使母雞適時開產并達到產蛋高峰,充分發揮其產蛋潛力。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結合人工光照,整個產蛋期應嚴格執行。
4.綜合衛生防疫措施:注意保持舍內和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飼喂工具并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的發生。
5.減少應激因素:任何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都會使雞群驚恐,引起應激反應,導致雞食欲不振、產蛋量下降、產軟殼蛋。減少應激因素除采取針對性措施外,應制定和嚴格執行科學的雞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通風、供料、供水、飼糧更換等。
五、嚴格把握好飼糧質量
1. 忌用霉變飼料和劣質添加劑。
2. 按雞種的飼養標準喂給全價的配合料,保證營養的充分合理。
3. 飼糧的調整與過渡要合理。生產中溫度變化和階段飼養等因素影響都需要適時調整飼糧營養成分,如寒冷冬季則適當增加能量飼料降低蛋白含量。階段飼養中雛雞階段到育成雞階段到產蛋期的階段過渡,需不同營養成分的飼糧逐步過渡。所有飼糧成分的調整都必須逐步進行,切忌驟變。
聯系我們
微信指紋識別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