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erdia"><menu id="erdia"></menu></source>

<video id="erdia"><mark id="erdia"></mark></video>
  • 營銷動態 Marketing Dynamic

    達立通顆粒治療抑郁癥作用探討

    發布時間:2023-10-25 11:03:42 | 來源:【藥物研發團隊 2023-10-25】
    分享至:0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以連續且長期的心情低落為主要特征。抑郁癥可歸屬中醫學“郁證”范疇,與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臟躁”“梅核氣”“百合病”癥狀類似,患者多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肋滿悶脹痛或易怒易哭等。由于對該病認知不足,導致堅持接受正規治療的患者較少,因此也有接受治療率低、復發率高的特征。

    抑郁癥大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好發于秋冬季。平均起病年齡為20~30歲,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1。2019年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抑郁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6.8%,12個月患病率為3.6%,其中,抑郁癥的終身患病率為3.4%,12個月患病率為2.1%。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全球疾病負擔的統計顯示,抑郁障礙的傷殘調整生命年(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上升至第11位,研究還顯示抑郁障礙已成為導致傷殘損失健康生命年(因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的第三大原因,預計到2030年,抑郁癥將取代心血管疾病成為導致人類殘疾的主要原因,對于抑郁癥的治療費用將占到所有疾病總負擔的13%,成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抑郁癥具有易患、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自殺率、難治、易復發的特點,治療較為棘手。目前,西醫對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治療通常采用抗抑郁藥物,但療效欠佳,副作用大,患者常不能堅持服用。相較而言,中醫治療郁癥較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優勢。到目前為止,中醫認為氣機郁滯、肝失疏泄、脾胃功能失常是抑郁癥發病的主要病機,治療通常采用疏肝解郁、通利消滯、調理脾胃之法。因此,探討中醫藥在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醫藥理論關于抑郁癥的論述

    中國傳統醫學中并無抑郁癥這一病名,根據其癥狀和體征的描述,抑郁癥屬于“郁證”“臟躁”“百合病”“梅核氣”等范疇,認為該病的病因核心位于肝,與脾、胃、腎、心密切相關,氣郁、氣虛、內傷脾胃是其基本病機,常見證型包括肝郁脾虛、肝腎陰虛、肝郁痰阻、心脾兩虛、肝郁氣滯、氣滯血瘀等。該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多種情志沖突造成的情志失調進而傷及肝之疏泄功能,而后對其他各臟腑產生影響,出現心情抑郁、情志不舒、善太息等病癥。中醫治療抑郁癥歷史悠久,主要通過疏肝解郁、開郁散節、理氣消滯、調理脾胃發揮作用。

    抑郁癥的從肝而治理論

    《黃帝內經》曰“愁猶者,氣閉塞而不行”,提出了治郁先治氣的理念。明代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郁證》中指出“凡氣血一有不不調而致病者,皆得謂之郁”。清代醫家張志聰在《張氏醫通》中認為“郁證多緣于志慮不仲,而氣多受病”,謂郁證多由氣機郁結導致。金元代著名醫家朱震享在其所著的《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中對郁證的描述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心”,認為肝臟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的功能。郁證主要病機是氣機郁滯,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司疏泄”,調暢氣機,則治郁證主治肝。

    中醫認為郁證是由于情志過激或壓抑過久不能發泄所致?!饵S帝內經?養生經》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因此郁證病機與五臟均有相關性,病位多涉及肝、心、脾、肺和腎五臟。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可累及心脾;脾失健運、升降失常,可致氣血生化無源;腎為先天之本,肝腎同源、水火既濟,腎精不足則元神失養,腎陰虧耗則可累及心、肝等臟器功能;而肺主氣、主宣發肅降,肝氣郁結也會累及肺臟。由此認為郁證是在陽氣虧虛的基礎上,因氣機不暢導致五臟功能失調而引發,肝失疏泄是郁證發病的主要病機,其可影響其他四臟的正常生理功能,治療郁證應從疏肝理氣、清肝瀉火、化痰開郁、補益心脾和滋養肝腎入手。

    (二)抑郁癥的從脾胃論治理論

    抑郁癥包括情志癥狀、軀體癥狀和行為癥狀。情志癥狀如抑郁是抑郁癥早期即出現并一直存在的癥狀,也是抑郁癥的主癥及辨病基礎。但僅有情志抑郁,只能稱之為抑郁狀態,即“肝氣郁結”階段,而非抑郁癥。抑郁癥患者除情志之外的軀體癥狀和行為癥狀如形瘦納呆、心悸失眠、性欲減退等,才最具有辨證意義,這些癥狀的出現與多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提示抑郁癥僅從肝論治并不全面。

    《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臟論》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李東垣《脾胃論》記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毒霸廊珪?郁證》云:“其在于人,則凡氣血一有不調而致病者,皆得胃之郁證”。氣血不調為抑郁總病機,病因以血為基礎,“有余于血,不足于血”。脾胃中州為氣血生化之源,統籌氣血,人的情志與脾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故抑郁需重視脾胃。

    1、抑郁癥中的中醫樞機

    樞機出自《易傳?系辭》、《國語?周語下》等,意指事物運動的關健,轉樞交接氣機之地?!兑?系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秶Z?周語下》:“夫耳目,心之樞機也”?!段男牡颀?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明代醫家戴思恭在《金匱鉤玄》中云:“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在抑郁癥發病中“樞機”起到關鍵作用。

    (1)樞機順暢

    中醫三焦理論認為,脾胃同居于中焦,脾氣主升、胃氣主降、上下貫通、四傍灌溉,此為樞機關鍵,運轉中焦樞機對協調五臟六腑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①樞機健運,氣機正常

    《醫學求是》云:“中氣為升降之源,脾胃為升降之樞軸”。胃降脾升協調相互,氣機升降有序,臟腑功能才能保持正常,神志活動才能處于平衡狀態。

    ②樞機健運,代謝有序

    脾胃居于中焦,上下連通,為人體氣機升降運動樞紐,人體水液代謝之中流砥柱。胃為水谷之海,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云:“灑陳于六腑而氣至,和調于五臟而血生”。

    ③樞機健運,氣血化生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水谷精微是人體精神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2)樞機不暢

    人體神志活動在生理上與脾胃樞機功能的聯系密切,在病理上互為因果。李東垣認為:“憂思恐懼、饑飽勞役、脾胃損傷、百病由生”。脾失健運,導致氣機失常、聚濕生痰、生化無源。

    (3)脾胃樞機功能與抑郁癥論治

    東漢張仲景云“人受氣于水谷以養神,水谷盡而神去,故云安谷則昌,絕谷則亡”。后天化生之源在于脾胃,人體升降之樞紐。既傷脾胃,不充元氣,機體升清降濁不能,百病由生,因此抑郁癥治療當從脾胃入手。

    元代醫家朱丹溪論治郁證以脾胃樞機為觀點:當升不得升,當降不得降,當變化而不得變化,中焦之氣結聚,不得發越,傳化失常,而致郁證產生,強調“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爸型林畼小钡媒?,則郁證清除。

    清代黃元御《四圣心源?精神》將培育脾胃氣作為治療一切神志病的基本方法,并提出:“陰升陽降,權在中氣…則精秘而神安矣”。

    (4)五臟整體主神的關鍵是脾胃

    脾胃為五臟整體的中心,但凡以臟腑病機立論者無不重點闡述脾胃。重脾胃思想立論于中醫學第一經典《黃帝內經》,經后世歷代醫家對其進行不同角度的闡釋、發揮,不斷得到充實。此方面后世醫家最大成就者首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提倡首重脾胃,從而獨樹一幟,自成一派,成為了脾胃學說的創始人,“補土派”的鼻祖。朱丹溪的《格致余論》中記載:“醫之為道,至是始備,醫之為遒,至是始明”。

    (5)五臟調和,脾胃健運

    《黃帝內經》認為氣血是“五臟調和”之關鍵?!饵S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記載:“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饵S帝內經?靈樞?天年》記載:“五臟皆虛,神氣皆去”?!饵S帝內經?靈樞?脈度》亦云:“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恶T氏錦囊秘錄》記載:“五臟所藏,乃魂魄神意智耳。五臟和則所藏安,氣血調和,何病之有…五臟失和,則偏害之病生矣”?!吨T病源候論》記載:“脾與胃和,俱象土,胃為水谷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水谷之精,化為血氣,以養臟腑”。

    2、脾失健運是抑郁癥發病的關鍵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脾胃為后天之本,恰似樹之根、水之源,其最重要的兩個功能,一是運化功能,運化水谷,化生氣血以充養機體,使之陰陽調和,功能正常;運化水液,“上歸于肺,下輸膀胱”,使水道通調,津液得以輸布;二是調節氣機,使清陽得升,濁陰得降,疏泄得當?!饵S帝內經?靈樞?本神》言:“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氣血陰陽調和是人體維持正常情志活動的基礎,而氣血皆源于脾胃化生之微,又依賴于脾胃氣機之輸布。因此,抑郁癥發病與脾胃功能失司密切相關。

    (1)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臟腑失養而發為抑郁

    脾胃為“倉廩之官”。胃主受納,脾為胃行其精液,脾胃共同化生氣血,輸布全身,濡養五腑、四肢百骸。脾胃虛弱,運化不足,氣虛,誘發他臟之變,從而出現抑郁相關癥狀。

    清代醫家汪昂在其《本草備要》中言:“人之記性,皆在腦中”。腦為元神之府,人的智能、思維活動需以腦的正常功能為基礎。抑郁患者脾胃化生氣血不足,髓海不充,神明失用,腦府運轉不靈,表現為記性下降、反應遲鈍、神情呆滯等癥狀?!饵S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血藏神,血能養神,氣血充沛、心神安定是精神調和的重要前提。脾胃運化不足,心血虧虛、則神失所養,表現為睡眠障礙等癥狀,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子病及母,損及心臟,心脾同病,出現心悸、胸悶、納呆、乏力等癥狀?!饵S帝內經?靈樞?本神》言:“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肝藏血舍魂,體陰而用陽,氣血失養于肝,肝血虧虛,則魂無所舍,表現為多夢易驚、臥寐不寧、幻聽幻視、夢語夢游等神志失常癥狀。氣血陰陽失調,陰虛陽亢,虛火上炎,可見精神亢進,表現為煩躁不安、焦慮、情緒難以自控等;后天難以滋養先天,久病則腎精虧虛,可見性欲減退、腰背酸痛、月經不調、肢冷畏寒等癥狀。故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可致腦、心、肝、腎等臟腑失養,進而產生不同的情志失常癥狀。

    (2)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濕生痰,上擾清竅發為抑郁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脾失健運、水液代謝失常,水停于脾,脾胃濕困,聚濕為痰,痰性黏膩,阻滯氣機,或與風火痰瘀相兼,上擾腦竅,發為郁證。正如明代的戴思恭在《推求師意?郁病》中所言:“郁病多在中焦”。痰濁中阻是導致抑郁發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痰濁阻滯中焦,清陽不升,神明失養,濁陰不降,上沖腦竅,靈機受損,癥見思維遲緩、精神萎靡;痰濁內壅臟腑,蒙蔽心竅,使心神受擾,喜悲無常;痰濁外達肢體,使四肢疲乏無力、行動遲緩;痰濁結于咽喉,患者自覺哽咽,常常欲哭等等。痰易夾雜風、火、瘀諸邪,挾風上擾清竅則會出現頭暈目眩、健忘等癥狀;挾火上擾則見情緒激動、心煩、失眠等癥狀;痰瘀互結,阻滯腦絡,損傷元神,可見頭痛身痛、唇舌紫黯等癥狀。中焦健運不復,痰濁難除,風痰、痰火、痰瘀膠著難散,抑郁病情反復難愈,正如《景岳全書》所言:“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故唯有健脾,運化痰濕,氣血得以通利,郁結自消。

    (3)脾胃樞機不利,升降失調,氣機不暢而發為抑郁

    《醫方論》認為,“凡郁病必先氣病”。氣機不暢是抑郁的重要病機。諸多學者從肝部立論,強調以疏肝解郁為要。然并非所有郁證都是肝郁氣滯之實證,不少患者初始即見疲倦乏力、脘痞納呆等脾虛癥狀,不一定是“木旺乘土”,更多情況下可能是“土虛木乘”。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需考慮應以健脾為主,理氣為輔,正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清代醫家吳達的《醫學求是》言:“中氣為升降之源,脾胃為升降之樞軸…中氣旺則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輪旋”。臟腑氣機實為一個圓環,而推動其轉動的原動力正是脾胃之氣。脾胃居中央,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在脾胃之氣的推動下,肝氣主左升,肺氣主右降,心腎相交,水火共濟,樞機通利,則氣旺流暢。清代醫家何夢瑤在《醫確?氣》中提出:“升降動靜,茍失其中,雖為肝肺心腎之不職,亦即脾之不職”??梢?,脾胃與腸腑相表里,抑郁患者脾胃運化不足,肝氣難升,氣郁于內,血行不暢,繼而化熱;腎水不濟,心火虛浮,擾動心神;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腑氣不通,糟粕積聚腸腑,濁邪上沖,干擾清竅。故抑郁患者既可見納差、便溏等脾虛之象,又常有胸悶、嘆息、乳房脹痛等肝郁之實象。抑郁癥患者辨證屬氣滯血瘀者,兼見面色晦暗、舌有瘀點、脈弦等證候;郁而化熱者,兼見暴躁易怒、口苦便干等癥狀;心腎不交者,兼見不寐、煩熱、盜汗等癥狀。

    3、從脾論治抑郁癥

    從脾胃論治抑郁癥可從兩方面入手:一則補脾益氣,兼治他臟,使氣血充沛,陰陽調和;二則運化痰濕,重建樞機,使氣血通暢,腦竅清靈。

    抑郁癥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早期抑郁狀態時,患者脾胃功能尚可;若病情進展為抑郁癥,則表現為以脾胃為核心的一系列臟腑失調,此時顧護脾胃為治郁首要。正如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言:“肝邪之犯脾者,肝脾俱實,單平肝氣可也;肝強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健脾常用四君子湯加減,其組方之藥如茯苓、白術、甘草、人參等的藥味皆甘,可入脾經、補中焦,此類甘味藥在甘麥大棗湯、越鞠丸、逍遙散等治郁名方中均有使用。臨床治療抑郁癥可以其為組方基礎,再根據病變累及心、肝、腎等的不同,辨證配伍用藥:辨證屬心牌兩虛者,加以養心安神之藥;辨證屬肝郁脾虛者,加以疏肝解郁之藥;辨證屬腎虛不固者,加以補腎護元之藥;辨證屬心腎不交者,可加滋陰瀉火之藥。

    脾為生痰之本,治痰首先要治脾。痰濕既是脾虛的病理產物,亦會阻礙脾胃升降功能。清代李用粹在其《證治匯補》中曰:“治郁之法,多以調中為要者,無他…治宜開發運動,鼓舞中州,則三陰三陽之郁,不攻自解矣”。臨床治療抑郁癥多用疏肝之法,疏肝可使局部氣機一時得以通暢,但脾虛之根本并未得到改善,痰濕未去,整體氣機仍然壅塞。故治療此類痰濕中阻為主的抑郁癥患者需善用祛濕化痰藥,佐以行氣理氣藥;同時因抑郁患者體內常痰、瘀、風、火互結,需辨證分別予以祛風、活血、清熱、宣郁火等治法。以黃連溫膽湯治療痰熱擾神型抑郁為例,方中用半夏燥濕化痰,使中焦痰濕得化,因勢利導,佐以黃連清熱,陳皮、枳實調節周身氣機,升降皆順,氣血流通,郁證乃消。但需注意痰濕化火化熱這類抑郁癥患者常表現為躁動不安,故治療時應酌情少用或不用人參、甘草等偏于補益的藥,避免過于滋膩,助長痰濕,火熱之勢不減反增。此外,根據抑郁癥患者是否兼見腑氣不通的情況,可考慮選擇承氣湯類方,以和胃通腑,蕩滌積滯,通利大便,使清濁得分,升降正常,情志乃可安定。

    4、基于“致中和”探析從脾胃論治抑郁癥的機制

    “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貫穿于中醫藥學的理、法、方、藥。抑郁癥是一種常見高發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心境障礙綜合征。目前,抑郁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認為其可能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诖?,亦形成了從不同角度闡釋抑郁癥病機的假說,如單胺類神經遞質假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假說、腸道菌群假說、線粒體假說、神經營養因子假說、炎癥因子假說等。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原因固然復雜,但究其根本皆離不開失“中和”這一關鍵環節。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抑郁癥具有相關性。腸道菌群失調可誘發炎癥因子的改變、影響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產生、影響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分泌、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的紊亂等機制使機體產生抑郁狀態。而脾胃的功能失和,亦可致腸道菌群穩態失衡。此外,臨床上多數抑郁患者有晨重夜輕的周期變化,而中醫認為肺病亦具有晨重夜輕的發病特點。誠如《黃帝內經?素問?勝氣法時論篇》云:“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于所生而持”。綜上,抑郁癥的發病與脾胃“失和”密切相關。

    儒家的“中和”思想對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及實踐有著深刻的影響,如認為“陰平陽秘”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佳狀態,反之,陰陽失調,即陰陽失去相對平衡而出現的偏盛或偏衰的狀態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根本。故診斷疾病的關鍵就在于“以觀過與不及之理”,治療疾病的原則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以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狀態。在組方用藥方面,以君、臣、佐、使為配伍原則,無疑深合“中和”思想。在具體用藥上,應用反佐法,防止藥性太過失和,體現出“平治于權衡”的調治思想。在用藥劑量上,強調中病即止,“補瀉無過其度”“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爸泻汀币彩侵嗅t追求養生的目標。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提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钡瑞B生要法,就是“中和”思想的具體體現。

    (1)“致中和”是脾胃功能正?;顒拥幕A

    脾胃同居于中焦,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之間,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具有維持人體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和物質能量代謝的作用。但脾胃正常功能活動需以“致中和”為基礎。脾胃納運“中和”有序,則氣血化源充足,濡養各臟腑及四肢百骸。若脾胃納運失調,則出現納少脘痞、腹脹泄瀉等癥。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二氣升降相因,則健運不息,共同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恒定。若脾胃升降失序,可見脘腹墜脹、嘔吐呃逆或內臟下墜等癥。脾為陰臟,喜燥而惡濕,胃為陽腑,喜潤而惡燥。而納運相得、升降相因有賴于脾胃二者燥濕相濟。若脾濕胃燥,失于“中和”,可見中滿痞脹、排便異常等癥。故脾胃的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皆以“致中和”為基礎。

    (2)“致中和”思想下對抑郁癥的發病與脾胃的相關性認識

    抑郁癥可歸屬于中醫學郁證范疇。抑郁癥主要包括情感癥狀、軀體癥狀及認知癥狀。情感癥狀作為主癥,貫穿于抑郁癥的所有證型之中,可作為辨病要點,但并非辨證依據。而臨床上,抑郁癥真正具有辨證意義的是軀體癥狀與認知癥狀,如食欲不振、夜寐難安、疲倦乏力、性欲減退、思維遲緩、記憶減退等。這些癥狀與各臟腑的功能失和密切相關。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出“形氣兩虛,脾胃不足,為百病之始”的發病觀,認為脾胃受損,百病從生。此“百病”可涵蓋形體疾病及精神疾病。中醫認為脾胃功能失于“中和”,可致意傷思亂、納運失常、升降失宜、經絡失衡,引起各臟腑生理功能紊亂,引發精神情志異常,最終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①意傷思亂,脾神失藏,發為抑郁

    脾藏意主思,“意”有注意、記憶等含義;“思”有思慮、思考之意。意與思是人體對外部環境的認知,反應于內在的心理感知,反映了脾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密切相關。腺藏意失職與抑郁癥的發生密切相關?!饵S帝內經?靈樞?本神》曰:“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憂愁思慮過度,情志不遂,以致脾意失常,可見精神思維活動的異常。抑郁患者心思細膩、較為敏感、察言觀色而多思。多思,則必傷及脾,也致氣結,使氣機升降之樞失常,脾不升清,清竅失養,則引發神志的異常。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云:“諸郁,臟氣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故抑郁癥的發生與意傷思亂密切相關。

    ②納運失常,氣血虧虛,引發抑郁

    脾主運化,胃主收納,共同化生營衛氣血,以充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脾胃納運失常,氣血無源以化,一方面,可致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腹脹等抑郁軀體癥狀;另一方面,可誘發他臟所主情志之變、宗氣虧虛、元神失養,均可導致情志的異常,進而引起抑郁癥。喜、怒、悲、思、恐分別為五臟所主情志,是五臟正常生理功能的產物,而五臟的生理活動需以氣血為物質基礎。當脾胃納運失常,氣血無源以化,五臟失于濡養,皆可產生相應的情志改變。誠如《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所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宗氣居于胸中,是自然界清氣與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氣相結合的產物。當脾胃功能下降時,生成的水谷精氣減少,以致宗氣的生成不足,宗氣虧虛。若宗氣虧虛,心肺功能失常,可見神昏健忘、乏力懶言、悲哀欲哭等癥狀。腦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精神活動,而脾胃化生的后天之精,可充養腦髓。若脾胃納運失于“中和”,則氣血化源不足,髓海不充,神明失用,可見記性下降、反應遲鈍、神情呆滯等抑郁癥相關表現。

    ③升降失宜,氣機失調,引發抑郁

    《證治匯補?郁證》言:“郁證雖多,皆因氣不周流”??梢姎鈾C不暢是郁證的重要病機。黃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樞軸運動”理論,認為脾胃是氣機升降的核心動力,肝肺是升降斡旋,心腎是升降兩端的氣機循環,并強調神志病的致病之因多由:“己土東升,則木火生長;戊土西降,則金水收藏。生長則為喜怒,收藏則為悲恐。若輪樞莫運,升降失職,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則土氣凝滯,而生憂思。即脾胃升降失宣,以致肺腎收藏太過,心肝生長不及,可引發神志異常的表現??梢娖⑽钢薪箽鈾C是否順暢在神志病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經絡失衡,胃經動病,引發抑郁

    足陽明胃經絡脾,其與心的關系密切,也決定了其氣血變動會影響心主神明而引起神志疾病。如《黃帝內經?素問?厥論》《黃帝內經?素問?逆調論》等篇中記載了陽明脈及胃府失??梢l精神情志的異常,如心煩、失眠、善驚,甚則癲狂等神志失常的癥狀。其中,《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論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中論提到了“獨閉戶塞牗而處”“惡人”“聞木聲則惕然而驚”等病候,是因為足陽明胃經血氣不足、陽虛陰盛,胃脈失常所致。而這些病候與抑郁癥的某些癥狀如情緒低落、活動減少、喜獨處等有很大的相似性。故陽明胃經失??芍乱植康壬裰臼С5淖C候。

    (3)基于“中和”思想,從脾胃論治抑都癥

    關于抑郁癥的治療,幾千年來中醫創制了大量的治郁經典名方,如歸脾湯、越鞠丸、甘麥大棗湯、逍遙散等一系列調理脾胃治療郁病的有效方劑?!毒霸来笕?/span>?德集》說:“凡病兼虛者…和為廣義矣,亦由土兼四氣,其于補瀉溫涼之用,無所不及,勿在調平元氣,不失中和之為貴也”??梢娬{和脾胃需以“致中和”為目的,通過健脾益氣、調暢中焦氣機,以恢復脾胃功能的正常,使氣血和順,情態調暢。

    ①健脾益氣,養血安神

    人的神志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供養,氣血充沛,則精神情志活動正常,而氣血的充盈與脾胃功能的強健密切相關?!蹲C治匯補?郁證》說:“若夫思慮成郁,用歸脾湯;恚怒成郁,用逍遙散,俱加山梔”。若抑郁患者,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出現心悸證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面色萎黃等表現,可用歸脾湯治療,歸脾湯具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之功,主治心脾兩虛之郁證。此方雖心肺同治,氣血雙補,但重在補脾益氣,現代臨床研究發現、歸脾湯可用于諸般原因所致的脾氣虧虛,化源匱乏、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之抑郁癥。如卒中后抑郁、產后抑郁、更年期抑郁、老年性抑郁、抑郁障礙相關失眠等,均能得到有效改善,且療效顯著,實驗研究表明,歸脾湯能有效調節神經遞質水平、提高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及蛋白的表達、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改善腸道菌群結構等作用機制,從而達到抗抑郁的目的。此外,心脾氣虛型抑郁,亦可使用甘麥大棗湯、越鞠丸論治。肝郁脾虛證抑郁患者可使用逍遙散加減治療。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中醫調治情志活動的經典名方,具有健脾養血、疏肝解郁之功效?!毒霸廊珪l揮?論情志三郁證治》說:“郁證無有不傷脾胃者、雖虛不可補塞。補中兼疏,庶得郁開脾旺,逍通散加減,為治郁之大法。逍遙散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虛證抑郁患者臨床體征和癥狀,通過調節患者血清中炎癥指標、腦源性神經營養因于水平,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精神狀態。

    ②調帥氣機,重建樞機

    《證治匯補?郁證》說:“治郁之法,多以調中為要…所以中焦致郁恒多也。治宜開發運動,鼓舞中州,則三四三陽之郁,不政自解矣”。脾胃作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可通過辛開苦降法、益陰養胃法、祛痰化濕法調理脾胃氣機,使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的功能“中和”有序,則氣血和,五臟安,思郁可解。

    綜上所述,“致中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貫穿于中醫學的理、法、方、藥。中醫認為脾胃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皆因脾胃功能的“中和”有序,而抑郁癥的發病與脾胃功能失其“中和”所致的意傷思亂、納運失常、升降失司密切相關,臨床治療需以“致中和”為目的,通過健脾益氣、調理中焦氣機,并根據抑郁患者具體的病情,采取心理疏導、語言勸慰、移情易性、疏導宣泄等,使情志調和,從而減輕抑郁患者痛苦。

    二、現代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

    現代醫學通過調節神經細胞可塑性、神經遞質及其受體表達、炎癥因子分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腸道菌群、線粒體結構功能等方面,對抑郁癥進行干預治療。

    調節神經細胞可塑性

    神經科學研究認為,慢性應激和抑郁樣行為與神經細胞可塑性損傷有關,如內側前額葉皮質和海馬神經元萎縮及突觸丟失。而在神經認知層面,抑郁癥又被稱為是一種認知靈活性和前額葉抑制受損的疾病,導致認知頑固的負面偏見。在抑郁癥患者體內,最常受影響的區域是海馬體,海馬區膠質細胞和顆粒細胞神經元出現了更密集的堆積密度,海馬功能可能受到海馬回路內神經元更新減少的影響,而不是絕對神經元數量的減少。海馬體在壓力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活動進行抑制控制,而且通過它與其他邊緣和前額葉區域的廣泛聯系,也更廣泛地參與認知和感情處理。因此,調節神經細胞可塑性,可以該善抑郁癥癥狀。

    調節神經遞質及其受體表達

    中樞神經遞質與抑郁癥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腦中3種主要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均與抑郁癥的特定癥狀之間存在聯系,特定的癥狀與特定神經遞質的增加或減少有關。有很多證據支持抑郁癥的單胺假說,如許多抗抑郁藥通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中上述單胺的水平來發揮作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也可用來治療抑郁癥。而腦內單胺系統的功能障礙或損害,特別是涉及5-HT或鈉神經傳遞的功能障礙或損害,與抑郁癥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密切相關。在患者使用具有神經遞質再攝取作用的藥物后,抑郁癥狀得到緩解,體內的神經遞質的數量也有明顯的上升。如果中縫背核5-HT神經元電活動受損,海馬細胞外5-HT濃度降低可能與焦慮和抑郁有關,這是抑郁癥早期最明顯的癥狀之一。另外γ-氨基丁酸(γ-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系統,在成人海馬神經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同樣它在抑郁癥的發病過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調節體內炎癥反應

    隨著對抑郁癥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抑郁癥也可由炎性因子的異常分泌引發。促炎細胞因子可誘發類似于重度抑郁障礙(MDD)的疾病行為,干擾素-α(INF-α)治療可在約25%的病例中誘發MDD,其確切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當給予INF-α這類的外源性細胞因子時,某些促炎細胞因子被激活。在基線評估時以及暴露于應激源之后,與健康對照相比,情緒障礙患者血液和腦脊液中的促炎標志物,如IL-6、IL-1β、IFN-α、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MCP-1/CCL2增加。一些實驗表明,外周和中樞炎癥細胞因子都可能是動物產生抑郁樣行為的原因。炎癥反應可以通過激活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以及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由許多外周和中樞過程觸發,炎癥系統的過度中樞激活會干擾抑郁癥病理生理學的各種過程,如神經營養支持、氧化應激、神經發生和凋亡。外周炎癥和皮質醇增多癥均可觸發腦小膠質細胞活動,從而產生促炎細胞因子并誘導神經炎癥。通過分析已經收集了大量的證據,特別是在抑郁癥患者中發現以下促炎標志物水平升高:C-反應蛋白(CRP)、IL-6、TNF-α和白細胞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有趣的是,這種關聯似乎是雙向的,因為促炎標記物的增加也與隨后抑郁癥的發生有關。軀體炎癥性疾病和前炎性標志物的增加提高了隨后發展為抑郁癥的風險。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活躍的抑郁發作期間有神經炎癥的跡象。綜上所述,機體內部發生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可能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調節腸道菌群環境

    腸道微生物群在人類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居住在人類胃腸道的大約200種流行細菌、病毒和真菌群落,為宿主提供了獨特的代謝功能,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大量人和動物的實驗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成與抑郁癥和焦慮癥等精神障礙的發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腸道微生物區系可通過改變神經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釋放來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研究表明,腸道細菌如乳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和鞭毛蟲等可產生多種神經遞質和神經營養因子,包括GABA和BDNF。GABA受體信號轉導功能障礙與焦慮和抑郁有關,有益細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將氨基酸谷氨酸轉化為GABA,中樞神經系統通過釋放細胞因子和抗菌肽等信號分子間接調節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和功能。

    腸道微生物群也可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產生影響。腸道微生物通過腸道神經系統和迷走神經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調節。這種自下而上的調節通常取決于HPA軸、微生物代謝物、宿主信號分子和免疫因子。腸道微生物群可通過腸道-腦軸與神經系統顯著相互作用,腸道-腦軸是中樞和腸道神經系統之間的溝通渠道,因此,腸道微生物可能影響大腦活動。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可以強烈地改變HPA軸,導致應激刺激后皮質酮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濃度增加。大量數據證明,抑郁癥與腸道微生物區系組成改變有關,通常表現為豐富度和多樣性降低。整個腸道微生物區系的變化與情緒狀態有關,因為腸道微生物區系通過神經免疫、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通路與大腦相互作用,下丘腦通過HPA軸與腸道的溝通是腸道-腦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腸道微生物區系可能通過調節神經活性物質如5-HT、DA、NE、GABA、Glu來影響大腦狀態。

    腸道微生物區系可以通過改變炎癥狀態和免疫狀態間接改變大腦功能。腸道微生物區系組成的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迷走神經激活的改變,這可能會導致抑郁癥的癥狀。微生物區系和迷走神經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區系分泌物激活迷走神經傳入,然后向中樞神經系統和大腦區域(如下丘腦)發出信號的重要性已經在動物模型中得到證明,特別是在焦慮的嚙齒動物模型中。炎癥因子對抑郁癥和腸道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很重要,在調節腦-腸軸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腸道微生物作為微炎癥狀態的始發者,在調節人體免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對宿主免疫系統的建立、發展和維持至關重要。如當腸道微生物區系被破壞時,外周炎癥因子可以直接穿過血腦屏障,或者通過炎癥因子的遷移激活HPA軸,從而增加應激激素糖皮質激素的水平,從而減少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導致抑郁。

    代謝是腸道菌群通過腦腸軸影響抑郁癥的關鍵途徑,特別是通過直接改變關鍵代謝物的水平和間接改變循環中的血清代謝物,從而進一步影響調節抑郁癥行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除了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神經遞質和腦神經營養因子、單鏈脂肪酸和循環代謝物外,腸道微生物區系還可以通過破壞血腦屏障的完整性和誘導氧化應激在抗生素誘導的抑郁癥中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腸道菌群的破壞會導致血腦屏障通透性的改變,增加患抑郁癥的風險。然而,腸道菌群的破壞,會影響體內抗氧化劑的功能,導致氧化應激,進而導致抑郁癥的發病。

    調節HPA軸

    HPA軸與多種情緒和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學有關。應激反應性下HPA軸與焦慮和抑郁的病理生理學以及認知功能有關。一些研究表明,HPA軸過度活動與更嚴重或內源性的抑郁形式,如憂郁性抑郁或精神病性抑郁有很強的相關性,同時,在創傷后應激障礙中,HPA負性反饋增強。皮質醇分泌不僅是HPA反應性和對短期與長期應激反應的差異生物反應的良好指標,而且它也構成抑郁癥的一個重要神經生物學特征。關于抑郁癥中HPA軸功能異常原因的理論是它與下丘腦水平的中樞驅動增加或糖皮質激素受體(GRs)的下調有關,HPA軸的異常激活以及皮質醇的循環水平增加是抑郁癥許多特征的一種可能解釋,許多先前的研究已經描述了HPA負反饋受損,導致皮質醇血癥,更嚴重的形式郁癥。

    調節線粒體功能

    線粒體是細胞的供能中心,通過參與脂質、類固醇和蛋白質的代謝產生能量,并通過調節鈣離子水平、維持ROS水平和調節細胞凋亡來維持細胞穩定性。線粒體功能障礙不僅影響細胞正常能量需求,而且可能與神經元通訊和細胞彈性受損有關。

    神經元參與強烈生理和功能活動,是體內需求能量較多的細胞。每個神經元細胞都有數千個位于狹窄區域的線粒體,即樹突和突觸。在神經可塑性中,線粒體起著重要作用,在神經元發育過程中,線粒體生物發生的速率較高,因為神經元分化需要增加線粒體基因組和線粒體蛋白。已發現抑郁癥患者的能量代謝受損,這表明線粒體功能障礙可能在抑郁癥的各個方面起重要作用,慢性應激也會誘導線粒體呼吸鏈的抑制。研究表明,慢性輕度應激抑制小鼠海馬、皮層和下丘腦等不同腦區線粒體功能造成氧化損傷,分散線粒體膜電位,破壞線粒體超微結構。線粒體通過提供ATP介導脂質和蛋白質的合成,緩沖細胞內鈣離子,調節凋亡和彈性通路,在突觸神經遞質信號轉導中發揮關鍵作用。慢性溫和應激已被證明降低了BAG-1的表達,這最終導致線粒體中caspases、Bel-2相關X蛋白(Bax)Bcl-2拮抗劑(BAK)的激活,進而改變細胞膜通透性,最終導致神經元死亡。由以上可以推論,抑郁癥最有可能是由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的大腦能量損傷引起的。一系列案例還證明,與認知障礙有關的線粒體DNA突變,可能會影響認知表現和抑郁,抑郁癥的線粒體DNA突變也被證實。綜上所述,線粒體功能障礙可能引發抑郁癥的發生。

    三、達立通顆粒治療抑郁癥作用探討

    達立通顆粒是由柴胡、枳實、木香、陳皮、清半夏、蒲公英、焦山楂、焦檳榔、雞矢藤、黨參、延胡索、六神曲(炒)十二味中藥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清熱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滯的功效,用于肝胃郁熱所致痞滿證,精神情志因素引發的胃腸動力障礙,癥見胃脘脹滿、噯氣、納差、胃中灼熱、嘈雜泛酸、脘腹脹痛、口干口苦。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是精神情志障礙和消化不良互為因果、互為表里、互為標本的關系:一方面精神情志抑郁導致胃腸動力障礙,引發長期反復發作的消化不良癥狀而成疾,此時,精神情志抑郁是因、是里、是本,而消化不良是果、是表、是標;另一方面消化不良促進、加重精神情志抑郁,此時,消化不良是因、是里、是本,而精神情志抑郁是果、是表、是標。改善消化不良癥狀,可以緩解精神情志抑郁病情。反之亦然。

    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抑郁癥從肝、從脾胃論治以及異病同治的中醫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現代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通過對中醫藥學相關理論和應用的研究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實驗,探討達立通顆粒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抑郁癥異病同治的作用,對于進一步深入認識達立通顆粒的作用機制,促進達立通顆粒臨床合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與王廣基院士團隊合作,應用現代譜學、組學等技術,開展了達立通顆粒體內外指紋圖譜、化學組學、代謝組學、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腸道菌群等一系列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醫藥理論對達立通顆粒處方的解析

    達立通顆粒處方中的柴胡和枳實共為君藥,一在肝,一在胃;一重在舒肝理氣,一重在和胃行滯,二藥合用,具有理氣行滯、和胃降逆的功能,對肝胃氣滯所致疾病大有作用;木香、陳皮、清半夏三藥互相配合,具有行氣消痞,降逆和胃之功,輔助君藥理氣暢中而共為臣藥;蒲公英、六神曲(炒)、焦山楂、焦檳榔、雞矢藤五味藥共助君臣藥助脾健胃,助運暢中;延胡索治脾胃氣結滯不散,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之功效,助君臣藥行氣止痛、行血散瘀,以消瘀滯,治療兼證;黨參主補中益氣,和脾胃,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具有固護脾胃之氣、祛邪兼顧正氣、祛邪而不傷正的作用;蒲公英、六神曲(炒)焦山楂、焦檳榔、雞矢藤、延胡索、黨參七味藥,共助君臣藥舒肝和脾胃,行氣止痛、清熱解郁,共為佐助。達立通顆粒十二味藥諸藥配合,共奏清熱解郁,通利消滯,和胃降逆之功,使肝氣條達舒暢,脾得升清,胃得降濁,脾胃中和,五臟六腑得以濡養,諸證皆除。

    達立通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表明,達立通顆??梢曰謴凸δ苄韵涣寄P痛笫笫軗p的十二指腸絨毛,增加十二指腸絨毛數量,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十二指腸代謝具有調控作用;達立通顆粒促進胃腸電活動和胃腸運動的作用機制與其能刺激迷走神經乙酰膽堿通路、拮抗鈣離子的作用有關;達立通顆粒能明顯對抗阿托品的胃腸平滑肌抑制作用,對小和腸鼠離體腸、大鼠離體胃底肌條運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達立通顆粒具有顯著的止嘔止吐和鎮痛作用,能顯著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和胃液總酸排量,顯著增加大鼠胃蛋白酶活性;能顯著增加大鼠的胃電慢波頻率;達立通顆粒通過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小腸推進、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清和組織胃動素分泌促進胃排空和胃腸運動而發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達立通顆粒體內外化學成分和代謝產物研究

    采用UPLC-Q-TOF-MS結合非靶向特征過濾分析和計算機預測策略(NCFS),從達立通顆粒中鑒定出108種化學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50種,生物堿類化合物22種,萜類化合物13種,有機酸類化合物11種,香豆素類化合物10種,揮發油類化合物2種。在大鼠口服灌胃給予達立通顆粒后的血漿、組織、尿液和糞便樣本中,共鑒定出147種化合物,其中原型化合物60種,代謝產物87種。達立通顆粒的體內代謝途徑主要有甲基化、去甲基化、去糖基化、氫化、磺化、葡糖苷醛化等。對比達立通顆粒在不同組織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發現,黃酮類化合物的占比較大,其次為萜類和生物堿類化合物,其中在胃腸部位的高暴露10種化學成分是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原兒茶酸、去氫木香內酯、川陳皮素、去甲基川陳皮素、小檗堿和桔皮素。

    川陳皮素、延胡索乙素、木香烴內酯、橙皮苷、橙皮素在大鼠體內分布廣泛,胃腸分布濃度最高,在腦組織中有少量分布,提示達立通顆粒中的這些化合物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原兒茶酸僅分布在胃腸道、血漿和腎中,提示其靶向性較強。在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灌胃給予達立通顆粒后,其中的川陳皮素、延胡索乙素、木香烴內酯、橙皮苷、橙皮素、原兒茶酸6種成分能快速吸收分布到達胃腸道靶組織,廣泛分布于體內組織和器官,并經尿液和糞便較快從體內消除。

    達立通顆粒藥效成分研究

    在建立達立通顆粒不同組分指紋圖譜的基礎上,通過采用UHPLC-Q-TOF-MS技術進行指紋圖譜測定,然后通過小鼠腸道推進試驗評價達立通顆粒對腸道運動的促進作用。再通過與主成分分析、灰色關聯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法分析的光譜效應關系,篩選出達立通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藥效學物質。采用多變量統計分析來闡明色譜圖中共同峰的強度與藥效學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同時,結合中藥復方的多組分和多靶點特性,采用網絡藥理學方分析方法對達立通顆粒的潛在有效成分進行研究。最終通過斑馬魚腸蠕動動物模型驗證其藥效學效應。結果表明,桔皮素、延胡索乙素、5-O-去甲基川陳皮素、川陳皮素、延胡索堿、橙皮苷、金絲桃苷、紫堇鱗莖堿、檸檬苦素和四氫小檗堿10種成分是達立通顆粒促進斑馬魚胃腸運動的主要有效成分。

    達立通顆粒對神經遞質的調節作用研究

    采用HPLC-Q-IT-MS神經遞質檢測方法研究達立通顆粒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清、胃體、胃竇、十二指腸以及下丘腦中的主要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乙酰膽堿(Ach)、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腎上腺素(NE)、環磷酸腺苷(cAMP)。研究結果表明,達立通顆粒能將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異常表達的神經遞質調回正?;€水平。達立通顆粒能夠恢復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十二指腸中異常升高的DA、NE和GABA的含量,可以通過降低GABA的含量,以及通過降低5-HT的表達來降低DA和NE的含量,從而消除這些神經遞質對胃腸動力的抑制作用。

    達立通顆粒對社交挫敗應激抑郁小鼠的藥效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慢性社交挫敗應激抑郁模型小鼠在灌胃給予達立通顆粒7天后,其社交行為、絕望行為等抑郁癥狀有極明顯改善。

    綜上,抑郁癥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存在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關系,是精神情志障礙和消化不良互為因果、互為表里、互為標本的關系。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對抑郁癥(中醫病名為郁證)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病名為痞滿證)的從肝脾胃論治,為達立通顆粒治療抑郁癥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異病同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通過與王廣基院士團隊的合作,進一步探明了達立通顆粒的藥效物質基礎、藥效化學標志物和生物標志物、主要化學成分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情況,為建立達立通顆粒整體質量評價體系奠定了基礎,為探索達立通顆粒治療抑郁癥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機制提供了科學實驗證據。

    接下來,王廣基院士團隊將開展達立通顆粒對腸道菌群以及腦-腸-菌軸的作用,深入研究達立通顆粒對腸道內源性分子、腸道內分泌細胞受體、腸道菌群及其活性分子、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及其內源性分子的影響,探索達立通顆粒對相關內源性分子、神經遞質、腸道菌群的調節作用以及作用靶點和作用機理,為闡明達立通顆粒治療抑郁癥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機制提供進一步的有力證據。

     

    文獻資料

    1、陳潔霏等,肝氣郁結型抑郁癥的發生機制及加味四逆散的治療作用研究進展,生物化工,2022,(4)154~158

    2、魏云霞等,從中西醫不同角度探討抑郁癥神經環路的發生機制,中華中醫藥雜志,2023,38(8)3752~3755

    3、曾萍等,從脾胃論治抑郁癥理論探析,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9)2190~2194

    4、白俊哲等,基于《黃帝內經》脾藏象理論從脾論治抑郁癥,百華苑中國民間療法,2023,31(14)117~121

    5、李婧等,郭曉燕主任醫師從脾胃論治抑郁癥探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15)63~64

    6、魏思維等,基于“致中和”探析從脾胃論治抑郁癥的機制,陜西中醫,2023,44(9)1269~1272

    7、牛聰等,中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神經藥理學報,2023,13(1)49~55

    8、廉坤等,從“氣絡理論”探討抑郁癥的病理機制與治療原則,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年8月29日網絡首發

    9、任煜等,基于“脾與小腸相通”理論探討脾-腸-腸道菌群生態治療抑郁癥,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18(5)1031~1035

    10、潘瑾等,中醫經典名方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中醫學研究,2022,24(7)2809~2816

    11、楊麗旋等,基于中醫陰陽理論探討線粒體與抑郁癥的相關性,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22,20(18)3432~3435

    12、吳宇鋒,基于神經遞質調控探討中醫藥抗抑郁作用機制研究進展,新中醫,2023,55(3)28~33

    13、李秋穎等,腸道菌群在抑郁癥機制及中醫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年6月1日網絡首發

    14、黃曉玲等,中醫藥在抑郁癥防治中的應用,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22,38(5)119~124

    15、楊喜樂等,基于真實世界探討中醫藥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用藥規律,遼寧中醫雜志,2023,50(9)11~15

     

    本文僅供專業人士參考。

     

    本文綜合整理自南昌弘益藥物研發團隊,歡迎轉發,禁止轉載,轉載授權請聯系0791-88161315。

     

    版權所有© 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技術支持:云端科技

    贛ICP備15005709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贛A202207910060

    友情鏈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科技部網站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


    贛公網安備 36010902000143號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_一区二区三区精品_欧美中文在线_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source id="erdia"><menu id="erdia"></menu></source>

    <video id="erdia"><mark id="erdia"></mark></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