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流水席餐饮由于起初是把木制的条盘漂在水渠上使香客便于就餐而得名。流水席,农村在红白喜事时,不像城里人那样到饭店酒楼去包几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垒起灶台,请两个乡厨,自己做酒席来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在我国西北部的农村,这种习俗从古一直延续到今,无论穷家富户,家家都是如此。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云流水,所以称做“流水席”。当然在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种“流水席”,鸡鸭鱼肉一起上,等一拨客人吃完了,抹嘴走人,换另外一拨人再吃。流水席就是有人买几十张桌椅纸杯什么的,你家有人过生日,结婚,或红白事要办酒席的找他们,主人和客人不用帮忙就把生活办好了,当然多少钱一桌主人定。两顿饭菜。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有人办找他们可以了。
在乡村,管做酒席的厨师叫“师傅”。遇上红白酒席这种大事儿,乡里乡亲的都会自发过来帮忙,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事。帮忙的人驾轻就熟,按部就班,摘菜洗碗,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乡村酒席简称汉中“土席”,一般以家常菜为主,但也需要有几个平常难得吃到的硬菜,而且主人家还必须考虑菜的“色香味”,所以一定要请一个有烹调手艺的大厨掌勺。好的乡村厨师,做事还要有计划性。会给主家着想,既不浪费食材,用料也恰到好处。聪慧中透出实在,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武乡镇一个朋友儿子的婚礼。一进宅院,就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顺着香味来到厨房。看来,一切都准备就绪,炉灶荷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时令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掌勺厨师姓李,大家以“李师”相称。李师人到中年,是武乡一带有名的乡村大厨,每逢好日子便早早有主家预约。他说,做土席讲究五个字:质、色、形、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李师向来很在意,鸡要用本地散养的土鸡,鱼要用金翅金鳞的褒河鲤,食材也多是本地自产。粉蒸肉、酥肉、酒米饭不可或缺。粉蒸肉,肥而不腻,嫩而不糜;酥肉,滑嫩爽口,酥而有味;酒米饭,甜糯清香,入口即化。就拿酒米饭来说,除过红枣,所用酒米、板栗、白果、花生米、核桃仁,都是武乡特产。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需要注重的细节,酒米在滚水里淖时,一定要掌握火候,软硬适中,还要用猪油搅拌均匀,红枣、板栗、白果、花生米、核桃仁放置碗底,翻盘后不得散落李师操作有序,忙而不乱,蒸碗子和热炒轮番上桌。他一把大炒勺在手,动作流畅自然,在翻炒中依次放入各种佐料,放多少全凭手上功夫。炒完一道香菇青菜,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今,这种当地厨师做土席的做法已经渐次消失。相反,一些在城里打工的厨师慢慢走进乡村,他们有个班底,做起了乡村酒席一条龙的生意……菜的档次高低不一,看主家出钱多少,什么都不用管。锅碗瓢勺自带,各种食材自采,左邻右舍是帮不上忙的,只有一件事,凑份子吃酒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