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新形勢下,應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提升我國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
是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的本質要求
生產力是生產資料在一定生產關系下的物質生產的能力,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新質生產力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實踐,根植于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對新發展階段如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基礎問題的全新回復,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關系中,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概念拓展。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與生產力發展路徑的生產能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是生產力在新發展階段的質變和躍升。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因此,新質生產力是優質競爭力的代表,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活躍因素。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一方面要求企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另一方面倡導通過產業升級來構筑新的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當前,我國產業布局和核心競爭力從“效率優先”向“戰略優先”轉移,破解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卡脖子”技術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新質生產力培育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面臨自主技術體系不強、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規模小,核心競爭力較弱等問題。探索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提升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是提升產業競爭力,開啟新型增長引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新質生產力是智能武裝與數據引領下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與躍進升級,依靠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依靠產業升級構筑未來競爭優勢,是有效提升產業創造力,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
新質生產力賦能國際產業競爭力提升
國際產業競爭力提升是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變革,不僅要聚焦價值鏈各環節價值增值,更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現關鍵領域與核心技術的突破創新。新質生產力體現出新時代生產力的質變與躍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過程也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與發展過程,是產業發展由“模仿學習”向“趕超引領”的國際產業競爭力攀升過程。
創新引領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根本動力。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集中科技資源重點攻關產業鏈關鍵領域和缺失環節,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夠有效維護產業鏈安全穩定與現代化發展,強化產業鏈全球競爭優勢。此外,新質生產力通過數字賦能完善產業鏈匹配的結構化知識庫建設,夯實自主創新基礎,賦能產業基礎工程建設和重大科技裝備攻關,推動關鍵領域和核心產業的突破。而新質生產力要求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不同于普通技術工人,參與新質生產力的勞動者融合了數據分析、虛擬仿真、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等高級勞動技能,具有知識快速迭代能力。創新型勞動者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勞動資源,是實現制造強國的基本生產要素。
數字賦能是新質生產力的特征形態,是提升產業競爭力,釋放市場潛力,實現“質效提升”的重要途徑。生產要素數字化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數據有效提升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進而提高整個經濟體的運行效率,豐富社會消費品更加豐富,并進一步積累更多消費者數據,促進“數據→知識→數據”模式的加速累積,形成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數字”這一生產要素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助于引領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協同數字化轉型,促進新興產業質效提升;同時,加強5G通信基站、云服務器、高性能存儲設備等新質勞動資料建設,健全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強化“算力”對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有助于形成數字化協同發展格局,實現新興產業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度融合。
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優化現代產業布局的核心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符合熊彼特“破壞性創新”規律,是技術替代、產品更新和產業優化的過程,能夠有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而產業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載體和落腳點。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在產業鏈中的運用,是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新領域和新賽道的開辟過程,賦能基礎理論和產品的創新突破,著力孵化人工智能、5G通信、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區塊鏈、物聯網、量子技術、細胞醫療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強化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產業鏈競爭中的優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競爭力提升中
應處理好幾類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處理好新質生產力與新質生產關系,就要拓展生產關系中生產方式、技術水平和研發體制的新內涵,發揮好新型生產關系的調節作用。一方面,要堅持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完善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研發體制,強化新型舉國體制建設,圍繞國家重大工程、重大創新需求,將政府主導力量作為基礎科學創新的主體的制度與體制創新,增強原始創新動力,實現基礎創新從0到1的突破,為新質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支撐。另一方面,要鼓勵民營經濟立足實體經濟,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方向,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民營經濟高效靈活特征,加速尖端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賦能新領域、新產業的開辟,不斷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積極參與國際高水平價值鏈分工。
二是要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加大高水平開放,強化戰略引領。堅持《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夯實大規模市場這一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礎,堅持《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完善包括數據市場的要素交易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大、中、小企業構建的經營主體在產業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調動優質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自主創新與核心技術示范作用;加快政策完善與金融支撐,促進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和創新環境的緊密耦合,在基礎科學創新中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加強政府扶持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推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基礎創新層面實現技術突破。
三是協調初次分配與二次分配的關系。調節收入分配的關鍵是理解新質生產力基礎上的生產關系。在初次分配中,要堅持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而在二次分配中,應以資產調節為核心,分配向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質資產傾斜。在收入分配中,堅持適度反壟斷原則,堅持反壟斷行為而不是反壟斷地位,重點反“門檻”造成的壟斷與反對資本干預帶來的壟斷行為,而非技術創新帶來的產業競爭力的壟斷地位。
原標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
文章來源: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406/12/t20240612_3903403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