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場參與者盲目采購各類吊車,尤其是大噸位吊車,這就使大噸位吊車市場趨于飽和,閑置情況嚴重。因此,供需日漸失衡才是目前我國吊裝行業所面臨問題最根本的原因]
今年以來,國內外起重機制造業巨頭及下游的吊裝設備租賃企業都身處“寒冬”。
在昨日舉行的全球起重機峰會上,業界普遍預測,由于下游吊裝行業形勢不樂觀,即使有國家過萬億的工程項目投資,也難以在短期內拉動起重機市場回暖,估計要等2014年才有起色。
惡性競爭加劇
作為起重機市場下游的吊裝設備租賃企業恐怕對當今的“寒冬”最有發言權。
“目前,我國吊裝行業基本面不是很景氣,惡性競爭有進一步白熱化的傾向。由于國產吊車的價格較低,且融資渠道很寬,導致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新進入者近年來大量出現,國內吊車數量不斷增加,甚至過剩。”廣東力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羅德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2012年工程數量下滑以來,部分吊裝企業已出現資金回收困難、現金流緊張的狀況。
部分市場參與者盲目采購各類吊車,尤其是大噸位吊車,這就使大噸位吊車市場趨于飽和,閑置情況嚴重。因此,供需日漸失衡才是目前我國吊裝行業所面臨問題最根本的原因。
由此導致的惡性競爭現象也不斷出現。據阜陽市通達理裝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治獻介紹,以前購車是30%的首付,三年的按揭,每月月供;但現在是零首付,六年的按揭,且半年之內分文不用還,這嚴重降低了行業門檻,導致租賃價臺班費都下滑不少。2008年以前,200噸的起重機單月的臺班費超過40萬元,3~4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但現在還不到20萬元,完全收回成本需要6年左右。
2012年,吊裝行業經歷了2006年以來的第一次負增長。不過有企業人士表示,一方面因市場的訂單不斷減少,設備大量閑置;另一方面設備成本的折舊、人工、燃油等成本持續升高,加之租賃價格的持續走低等因素,現在的寒冬還不是最冷的時候,未來會更艱難。
預計2014年有起色
下游吊裝市場的“過剩”也導致上游起重機制造企業不斷“失血”。2012年上半年以來,因房地產宏觀調控、基礎建設減少等因素,工程機械行業銷售額降幅達20%,整體現金流壓力較大。
9月初,國家發改委密集批復25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13個公路建設、10個市政類項目和7個港口航道項目,投資規模超萬億。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將從中獲益。
不過,起重機制造企業對市場的預期卻并不樂觀。“反彈只是一個回暖的狀態,以前的高速增長很難再得到。”徐工機械(000425,股吧)(000425.SZ)副總經理、徐工重型總經理陸川表示。
中聯重科(000157,股吧)(000157.SZ)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分公司總經理熊焰明認為,“今年的形勢是過去10年沒有經歷過的,中國起重機已經保持了10年的增長,市場上吊裝設備特別多,前端租賃價格下降導致我們客戶的盈利能力和獲得資金的能力不能得到改善,這種消耗是2013年改變不了的,這個行業穩定狀態會在2014年有起色。”
全球最大的起重機企業美國馬尼托瓦克(Manitowoc)起重機總裁Eric Etchart也表示,2014年起重機市場才會有所好轉,因為“今年這個市場下降了40%~50%,這是一個很大的下滑”。
在此情況下,多數企業人士預計今后5年,中國起重機市場銷售量平均增幅不會超過20%,全球起重機行業銷售量平均增幅不會超過10%。
“長期來看,起重機一定要避免出現延遲付息或無息、免息的現象,這個行業必須要規范,對未來發展是有好處的。”Eric Etchart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