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魄韜,現任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副研究員,博導,博士。長期從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
依托項目名稱:功能導向電介質分級異質嵌套微納結構設計與構效機制
個人簡介:
孫魄韜,現任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副研究員,博導,博士。長期從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與貢獻有:在國內外較早提出變電站實測電磁暫態波形特征差異化與等價性問題,通過建立基于電壓幅值-梯度二維約束的非標準過電壓波形等價方法實現非標準暫態電壓與標準波的準確轉化,為相關國際標準的修訂提供直接數據支撐;發現了瞬變電弧轟擊導致斷路器斷口絕緣失效的微結構演化規律與分子破壞機理,通過多尺度微納結構設計與界面調控實現斷口絕緣材料電熱力學性能的協同提升,解決了電弧燒蝕引起介質表面碳化與失效的難題;構建了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的納米富勒烯改性絕緣油,克服了納米改性油長期以來無法同時提高正負極性雷電沖擊擊穿電壓的瓶頸。
近五年來,以主要作者(一作/通訊/導師一作本人二作)身份發表/錄用期刊論文21篇,其中IEEE Trans.及中科院二區以上論文16篇。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資助1項,重慶市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1項。曾受邀擔任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Session Chair、WSEAS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期刊Associate Editor/編委,學位論文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依托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功能導向電介質分級異質嵌套微納結構設計與構效機制
關 鍵 詞:絕緣電介質;微納結構;絕緣紙;電氣特性;導熱性能;界面調控
項目摘要:
納米電介質理論提出二十余年至今難以大規模普及應用,其關鍵在于引入基體的納米粒子缺乏結構化、體系化設計,不僅帶來界面相容與分散性難題,且難以發揮納米結構體系的巨大潛能,導致復合材料性能提升有限、損耗高、功能單一。有必要轉變思維,打破功能材料與結構材料的界限,由傳統納米復合與摻雜向多時空尺度的功能化結構設計轉變,以更大程度發揮納米材料的奇異理化特性。本項目擬通過多層次、多尺度微納結構設計構筑一種面向高絕緣、高導熱、柔性自支撐的分級異質嵌套超構材料,建立復合介質微納結構與本征性能的構效關聯機制,實現其微納結構的精細化調控,通過結構層次的多樣化設計實現材料功能集成與協同互補,以期大幅提升電介質材料的電氣、導熱性能,為電氣裝備與電子器件的小型化與長期服役安全提供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持。
申請人在2018ICHVE國際會議擔任session chair(2018/9/11,希臘,雅典)
申請人在2016ICHVE國際會議擔任英文主持人,右一(2016/9/21,中國,成都)
申請人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聯合培養期間與團隊老師同學合影,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