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地方文獻庫》(以下簡稱《數字文獻庫》)是一項首次對全國地方歷史文獻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整理工程,它以傳承華夏文明和保護文化遺產為宗旨,以搶救發掘和數字整理歷史文獻為目的,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各地各歷史階段文獻的遺存現狀,是研究地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資源。
《數字文獻庫》以全面收錄地方社會歷史文獻為內容范圍,以中國地方行政區劃為地域范圍,時限上溯先秦下迄民國(20世紀50年代)。內容包括地方志館、叢書館、史地館、民俗館、少數民族館、文學館、考古館、特色館8部分,館內按文獻內容或地域逐級設置多層分類,底層文獻記錄編纂者、版本和文獻敘錄。全庫一期工程收存文獻約1萬種/條目(2013年推出約4000種/條目,2014年推出約6000種/條目),其中發掘文獻約4000種,稀見文獻約6000種;收存稿抄本1050種,宋元至明清刻本近8000種,稀見民國刊本約1000種。
《數字文獻庫》分影像數據和全文數據兩種形式,設置總目查詢、關鍵詞和全文檢索、多本校勘、對照閱讀、閱讀記錄、文本縮放、瀏覽打印等功能。容量設計以文獻發掘和整理進度逐年延伸,一期工程數據量約4TB;二期工程收錄文獻約數據量約8-10TB。
《數字文獻庫》是全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重大學術成果,首創中華地方文獻資源平臺,它的出版將為服務學術研究和資政地方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文獻庫》系統設有文獻檢索、文獻閱讀、文獻打印、用戶閱讀記錄及用戶收藏管理等功能。
文獻檢索是該系統的核心之一,有“分類檢索”、“簡單檢索”、“高級檢索”及“全文檢索”等方法。
文獻閱讀是該系統的又一核心,有“對照閱讀”與“校勘閱讀”兩種方式。
“對照閱讀”是將文獻的影像版本與識別版本放在同一頁面中逐頁對照閱讀。
“校勘閱讀”是將同一種文獻的不同版本放在同一頁中面進行對比閱讀,系統自動找出不同版本的異同,并以不同方式顯示。
另外,文獻閱讀中還設有文獻打印、文本縮放、影像版的圖版縮放等功能。
該系統采用B/S網絡架構,實現網上管理、檢索、瀏覽文獻。系統采用Uicode字符集編碼方式,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管理所有數據;運用ASP.NET 4.0 、 AJAX、文本對比及全文檢索等技術開發本系統,采用Visual C#高級語言編寫后臺代碼。
該系統運行于各種Windows平臺之上,具有運行安全穩定,操作簡單,易于擴展等諸多的優點。
中國雅虎郵箱將于2013年8月19日停止服務,為了不影響中心來往電子郵件的正常收發,現已將原來使用的雅虎郵箱變更到網易郵箱,具體變更如下:
1、原中心公共電子郵箱(gswul2000@yahoo.com.cn)變更為gswul2000@163.com。
2、原中心主任電子郵箱(gswul@yahoo.com.cn)變更為ggx5000@163.com。
3、原《文獻研究》投稿電子箱郵(wxyj2010@yahoo.com.cn)變更為wxyj2011@163.com。
《瓜州東千佛洞西夏石窟藝術》于今天完成了印刷出廠工序,并于今日開始向全社會公開銷售。
《瓜州東千佛洞西夏石窟藝術》是寧夏大學西夏研究院與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經過多年整理和研究共同推出的一項重大學術成果,被列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編張寶璽。本書在全面整理東千佛洞西夏石窟壁畫、造像等原態資源的基礎上面向海內外首次公布,對敦煌學、西夏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東千佛洞現存23窟,而留有壁畫和泥塑造像者僅10窟。其中西夏6窟。壁畫總面積486.7平方米。彩繪佛、道二教壁畫290幅,人物144身,佛、道二教泥塑像46身。
《瓜州東千佛洞西夏石窟藝術》共收入照片217幀,這些照片均為上世紀80年代整修時拍攝。全書圖文并茂,每幅圖片均附有詳盡的圖解說明和相關基礎資料,圖片采用全彩仿真處理,特精裝幀。它的出版為敦煌學、民族學、宗教學、美術學、音樂學、建筑學以及史學研究填補了珍稀的原始資料,必將得到海內外社會讀者青睞,享譽學界。
有需要者請速與我中心外聯部聯系。聯系電話:0931-8124248、0931-8124241,聯系人:張老師、郭老師、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