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兰,女,1939年4月出生,原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60年毕业后,先后从事过酒类行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酒类科学研究工作。在从事酒类科研工作的三卡年之间中,先后参与主研和领导主持承担的酒类科研攻关项目近十项。撰写技术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在国内酒类权威报刊刊登。
20世纪70年代,陈木兰参与了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研究,她作为主研人员,大胆采用了以优质窖泥为种源,进行窖泥的液体培养(简称液体窖泥),以替代纯种的己酸菌,有效提高了以薯干为原料生产的液态法白酒的质量。研究成果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80年代初,陈木兰参与了“白酒容量贮酒”课题的攻关,在项目中,作为主研人员解决了白酒大量贮酒的技术难题,给生产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投资资金、人力、物力、酒库占地面积以及降低了贮酒损耗(由5%降至1%以下),推动了中国传统白酒容器的改革,为白酒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研究成果曾荣获部级成果三等奖。在研究大容量贮酒课题期间,她还参与了白酒贮存老熟基础理论的研究。对清香、浓香、酱香三大香型白酒在贮存期间的老熟机理作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研究中率先将核磁共振应用到中国白酒研究中,探讨了白酒贮存过程中其氧键的绿合状态。研究结果提出了白酒贮存过程中其氧键的绿合作用并非是控制白酒陈酿老熟的重要标志的新论点,阐述了白酒不宜过长时间贮存的新见解。
80年代中期,她主抓和领导的“新育产酯酵母的研究”课题,所取得的高产产酯酵母菌株在名优白酒宝丰酒上得到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清香型宝丰酒的名优酒章。研究成果荣获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在她主抓和领导的“陶瓷材质对白酒贮存酒质量影响”的课题攻关中,她首先揭秘中国传统白酒的陶坛贮器中不同陶坛材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其物化参数,是影响白酒贮存酒质量和老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首先提出了陶坛材质中所含的铁、铜、锰等微量金属离子是白酒促熟的重要催化剂。研究结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白酒老熟的机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80年代末,她参与了清香、浓香两大香型低度酒标准化的研究与制定,使国内白酒企业生产低度白酒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为白酒的低度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90年代中后期,她还领导主抓了“荞麦黄酒生产技术的研究”项目,解决了荞麦原料生产黄酒的相关技术难点,填补了国内黄酒业的空白,为黄酒界生产荞麦黄酒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为贫困地区开辟了一条经济致富的新途径。为国家的扶贫政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研究成果鉴定,获得了黄酒业权威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好评和认可。
陈木兰同志在从事科研工作之时,还积极参加行业组织的各项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为中小型生产企业研制产品(如“百年孤独”,“鼎酒”等)。在三十年的科研实践中,她辛勤耕耘,刻苦钻研,不断积累信念,总结提高自己的科学论知水平,对我国酒类的发展,特别是白酒的发展与现代新工艺白酒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持有自己的新观点和见解。她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投入了酒类的科研事业,取得的成果,为行业提供了有价值和可供参考的一手技术资料,为白酒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技术服务:13949020132 业务合作:13462399009 QQ群:酒志网会员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备案号:豫ICP备16020934号-2 ICP证:豫B2-20213045
酒志网:汇聚酒厂历史精髓,名酒百科全书,深度致敬酒界功臣,全面展示酒文化长廊。实时追踪国内外酒行业最新动态,
提供专业陈年老酒与名酒收藏估价及回收咨询服务,助力SEO优化,引领酒文化探索新风尚。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假酒.过期酒.劣质酒等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