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
1 樣品外觀觀察
通過將失效樣品和正常樣品分別放在體式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失效樣品的某些引腳確實存在引腳上錫不良現象,失效引腳位置在連接器上分布不規律,但失效樣品主要集中在連接器中間區域,且兩端引腳上錫相對較好。正常樣品表現為兩端上錫飽滿,中間區域引腳上錫不飽滿,該現象說明失效可能與位置相關。
2 表面分析
分別對NG焊點表面和未使用引腳表面進行表面SEM觀察和EDS成分分析,成分測試結果見表1~2,均未發現明顯污染元素,說明造成該引腳上錫不良與污染相關性不大。
表1 NG焊點表面EDS測試結果(Wt%)
Spectrum | C | O | Ni | Cu | Sn | Total |
---|---|---|---|---|---|---|
位置1 | 3.34 | 4.83 | / | 1.15 | 90.68 | 100.00 |
位置2 | 2.83 | 4.58 | / | / | 92.59 | 100.00 |
位置3 | 2.99 | 5.51 | 0.82 | / | Sn | 100.00 |
表2 未使用連接器引腳表面EDS測試結果(Wt%)
Spectrum | C | O | Sn | Total |
---|---|---|---|---|
位置1 | 2.75 | 5.27 | 91.98 | 100.00 |
位置2 | 2.74 | 5.43 | 91.82 | 100.00 |
3剖面分析
將NG焊點分別按照橫向和縱向制作切片,觀察焊點內部連接情況:
通過縱向切片可知,焊錫與焊盤間形成良好IMC層,而引腳與焊錫之間出現分離,分層中間存在異物,通過對異物進行成分分析,主要元素為C、O、Sn、Br,懷疑其可能為助焊劑;
通過橫向切片可知,NG焊點引腳與焊盤存在偏位現象,表現為兩側不上錫,焊錫與焊盤形成均勻連續的IMC層,引腳底部與焊錫之間亦存在分層,中間也存在異物。通過對分層處進行放大觀察,發現引腳底部存在一層錫層,錫層成分為純錫;而焊點焊錫成分中含少量Ag(位置4和5),與錫膏(Sn-Ag-Cu:95%-3%-0.5%)中成分相對應。由此可推出,NG焊點引腳底部錫層為引腳表面鍍錫層,因此可側面說明NG焊點在SMT過爐過程中,引腳底部與焊錫沒有良好接觸。
表3 NG焊點引腳底部與焊錫之間異物EDS測試結果(Wt%)
Spectrum | C | O | Br | Sn | Total |
---|---|---|---|---|---|
位置2 | 31.35 | 8.10 | 23.08 | 37.48 | 100.00 |
位置3 | 26.99 | 5.78 | 25.18 | 42.05 | 100.00 |
位置4 | 28.60 | 4.33 | 18.51 | 48.55 | 100.00 |
表4 NG-3#焊點引腳底部與焊錫之間EDS測試結果(Wt%)
Spectrum | C | O | Cu | Ag | Sn | Total |
---|---|---|---|---|---|---|
位置1 | 1.06 | 0.78 | 0.70 | / | 97.46 | 100.00 |
位置2 | 1.07 | 0.77 | 0.57 | / | 97.59 | 100.00 |
位置3 | 13.51 | 16.40 | 1.75 | / | 68.35 | 100.00 |
位置4 | 1.19 | 0.89 | 1.15 | 3.52 | 93.26 | 100.00 |
位置5 | 1.23 | 0.92 | 0.93 | 2.30 | 94.63 | 100.00 |
4 引腳剝離成分分析
用機械方式將NG焊點剝離,發現引腳剝離力較小,說明連接器引腳與焊盤為假焊。分離后,發現焊錫表面及引腳底部存在較多異物,通過對異物進行FTIR成分分析,主要檢測到羧酸結構類物質,說明該異物確實為助焊劑。助焊劑大量殘留說明可能存在爐溫問題,例如預熱時間過短、峰值溫度偏低等情況。對剝離后PCB端焊點和引腳進行表面觀察,注意到NG焊點引腳剝離后焊錫在焊盤上潤濕良好,表面光亮圓滑,進一步說明在過爐過程中,引腳與焊錫未接觸。
5 可焊性分析
為了驗證引腳不上錫與其自身可焊性的相關性,參考標準IPC-J-STD-002C-2008 元器件引線、端子、焊片、接線柱和導線的可焊性測試,通過可焊性模擬試驗,來確認未使用連接器引腳的可焊性。
隨機取3pcs未使用連接器,用助焊劑均勻涂覆引腳,后浸入255℃無鉛鈦錫爐中進行測試,保持時間5s后,拿出樣品,放在體式顯微鏡下觀察拍照,通過觀察發現,未使用連接器引腳的表面整體呈現連續的焊料涂層,符合IPC-J-STD-002C中的標準要求,結果表明,該批次連接器引腳的可焊性良好,排除引腳可焊性差,造成引腳不上錫的可能。
6 過爐時引腳平面度分析
為確定器件在過爐過程中的變形情況,采用SMT時爐溫曲線,實時監測引腳的變形程度,結果見附件,平面度曲線圖。由測試結果可知,在焊接前,連接器引腳的平面度良好,在過爐過程中(220℃及峰值溫度),個別連接器中間部位引腳變形量偏大(見1#連接器),說明在過爐過程中個別連接器的個別引腳會發生較大變形,對上錫產生不良影響。
7 爐溫驗證分析
由于NG焊點焊錫表面存在較多助焊劑殘留,為了確認爐溫曲線對焊接質量的影響,對連接器上引腳焊點溫度進行實時監控:
采用客戶提供的爐溫曲線和鏈速(950mm/min),對連接器上焊點及其他元器件上焊點進行溫度實測,連接器焊點(位置2)在過爐過程中,峰值溫度為234℃,元器件焊點(位置1)在過爐過程中,峰值溫度為242℃。由此可知,連接器引腳在過爐過程中,吸熱量較大,峰值溫度偏低,較低的峰值溫度會對潤濕能力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