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地栽木耳高产管理技术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8-03 12:40 |
霉菌污染问题的存在,使黑木耳袋料栽培长期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产量不稳定。必须选用适合袋料栽培、抗杂性强的品种,改进、提高制种和栽培工艺,实行以防霉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措施,以期达到抑制和减少杂菌污染、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结合近年生产实践介绍如下主要措施。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3 摆袋出耳时间的选择 依据黑木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本地气候变化规律,经反复栽培实践证实:为适季完成袋料营养生物转化周期,实现丰产,大兴安岭只适于返季节一茬栽培;南部地区适宜5月中、下旬进行畦床摆袋。 划口摆袋应避开雨天、大风天,宜选雨后或早、晚清凉时作业。 4 坚持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的管理 摆袋前,对出耳场床面作杀虫、灭菌处理,喷施0.2%多菌灵或1%石灰液;菌筒划口前于0.3%高锰酸钾液或1%石灰液中整体浸蘸3~5分钟,进行袋膜外表及扎口处灭菌,去扎口绳(或去封口无棉盖体),将多余袋口膜塞入接种孔,塞紧,使膜体附实。倒置菌筒,使口端向下,以消毒刀片。在筒侧以“品”字形排列,按边长1.5~2.0cm、深入菌膜2~3mm,划“V”形口9~12个。将划口菌筒以10×10cm间距,浅穴倒置于床面,并及时将经过消毒的塑料膜,覆盖于拱架上。对遮阳物及床周围清洁管理,清除污染源。栽培过程中若菌丝体少部分污染,可剔除污染菌体,并涂2%石灰水处理;严重污染者及早清除。 5 综合管理、促进发育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促进菌丝和耳片健壮生长,这是在出耳期间预防杂菌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办法。 5.1 湿度调控催芽、育耳期空气相对湿度始终是管理的中心要素。割口后至原基封口前为易感染期,切忌往袋口直接喷水或淋雨,靠罩膜后湿润床面或侧沟液面蒸发,使空气湿度达75%~80%,通过微喷管向床面日施水2次;幼耳期逐增至80%~85%,日向上喷施雾化水2~3次;成耳期达85%~92%,日喷3次,且延长每次喷施时间。以上3期所需湿度值为所适区间,在每阶段、每天要视发育状况和天气变化,采用增减遮阳物、开起边膜通风等动态管理措施,达到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仿野生良性发育佳境。 5.2 温度管理 采用搭低棚遮阳,结合罩膜保温、增湿的地栽工艺,并结合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采取适时喷水、适期调控遮阳度、通气量,就能较好地创建满足木耳适温发育所需。原基形成及幼芽期保持在15~20℃;成耳发育期保持在18~24℃。 5.3 光照适度 出耳发育需大量散射光和一定量直射光,棚架遮盖物遮光率80%~85%较适宜,且低温期适当增大光照,高温期相应加大遮阳。采耳后或连雨高湿之后,需将菌袋去遮盖物进行日晒处理。 999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5.4 及时通风透气 罩膜能保温、保湿,木耳是好氧性食用菌,其菌丝纤弱、子实体胶质,较其它食用菌更不耐高温、高湿及二氧化碳积累量大且超时过量。若管理不慎,极易造成菌丝体损伤、杂菌侵染。出耳期要切实加强监控,做到适时透气。 以上措施需综合考虑、协调实施,既要有基本量化管理要求,又要视具体时节的环境条件进行动态调控,创建优良的生长环境,促进木耳良好发育。 6 采摘及后期管理 当耳片展开、边缘呈波状、颜色变浅、耳根收缩或腹面出现少量白色孢子粉时,要及时采收。一般从出现耳芽到耳片成熟需15~20天。 采后停止喷水、去掉遮盖物,日晒3~5天,使菌丝体恢复生长,之后进入二茬出耳管理。头茬大、耳厚、色深,单袋干耳产量35~50g,占总产量50%左右。此后,菌丝体抗性及营养积累能力减弱,又进入夏季,需加强通风透气,严格监控,使拱棚下气温在28℃以下。 一般每批袋料可收3~4茬黑木耳,至当年9月中、下旬,完成培养料营养物生物转化出耳的全过程。(记者 佚名)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
上一篇:马铃薯(洋芋)使用胞覆剂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小葱、分葱、细香葱的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