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一支科研队伍引人关注:他们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中深根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影响土壤水平衡的机理,代表其学术成果的三篇论文发表在《水资源研究》(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和《水文学杂志》(Journal of Hydrology)上。
这支队伍,便是资源环境学院李志教授率领的“环境变化与水文过程创新团队”。多年来,李志教授积极进行有组织科研,带领团队开展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研究,在服务国家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科学研究主动响应国家需求
团队师生在陕北采样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过去几十年间,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努力极大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最明显的是地表变绿显著,土壤侵蚀的控制卓有成效。但该区也发生了一系列以水资源减少为主的水文过程变异,如河川径流减少、土壤干层加剧和地下水位下降等。
“黄土高原本身是水资源短缺的区域,倘若生态环境变好了,但可用的水变少了,这会直接威胁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李志教授安排团队成员王正师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开展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王正师说:“生态环境变好的同时,又尽量少扰动水资源变化,这是我们所要寻求的平衡。”
“既要植被恢复还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李志教授介绍,团队以生态脆弱和水资源短缺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重点关注环境变化下的水文过程演变,通过研究环境变化诊断与归因、地表水文过程变异机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连通性等科学问题,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这响应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同时植被覆盖度增加和持续性增强也有助于提升生态固碳能力,更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要求。”
跳出传统抓交叉
团队成员共同探讨
为解决黄土高原面临的多重问题,李志教授打破了常规的研究习惯和思路,在团队建设中汇集不同专业的资源,实现优势学科互补,他称之为“地上、地表和地下有机联动”。
在研究环境变化方面,团队主要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他们更擅长于遥感和数据分析;而地表水文过程研究方面普遍招收土壤学、水文学和环境科学的学生,他们更擅长研究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地下水文过程研究方面主要招收土壤学和水文地质专业的学生,他们更擅长分析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连通性。这样的科研组织方式,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攻关难题。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和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特别充分,但进一步扩展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很少。李志教授不断建设团队,开展此方面的攻关,在黄土高原多种示踪剂联用技术、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连通性和植被变化影响地下水文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目前团队成员有青年教师8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分为土壤水文、水文气象和水文地球化学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师生们经年累月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等黄河流域不同地区驻守、采样,真正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看到过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看到黄河的蜿蜒曲折,才能明白我们的科研意义。”博士生孙继能说,野外采样和试验研究需要忍受恶劣的天气条件,比如高温、降雨等天气,更需要长时间的奔波和精准的测量,即使过程艰苦,但却乐在其中。
有组织科研“落地生花”
李志教授(中)与环境变化与水文过程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在一起
在有组织科研中,李志教授坚持育人目标,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团队明确,青年教师主要培养其创新能力、学术交流和成果凝练能力;学生培养主要提升其科研能力、学术交流以及国际化水平。
“我们经常组织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多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大家有了更多科研上的想法和创意。”团队成员、博士生姬王佳说,自己从本科起就跟着李志老师做科研项目,刚接触生态水文时有些吃力,如今却迅速“入行”,2020年以来已发表论文9篇,目前正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说起在团队中的收获,博士生王家鑫、王万州、李书鉴以及硕士生王梦情有一个共同感受:“在团队的培养下,自己最初的不安和迷茫,逐渐被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所取代。”
近5年来,李志教授团队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等30多项,发表了50多篇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其中4篇论文为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高引用论文。2022年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环境变化与水文过程创新团队”,2023年获批“农林碳中和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李志教授也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被评为国家级青年人才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获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获、有所得,这样才能促进有组织科研模式的有效搭建。”李志教授的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