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4版)-​项目立项管理

1.立项申请又称为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须的文件,是该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组织发展战略等,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准后,方可开展后续工作。

2.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有:

①项目的必要性

②项目的市场预测

③项目预期成果(如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④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3.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从技术经济社会人员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以最终确定整个项目是否可行。可行性研究是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4.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等。

5.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在当前的技术产品条件限制下,能否利用现在拥有的以及可能拥有的技术能力产品功能人力资源来实现项目的目标、功能、性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整个项目。目标、功能、性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整个项目。

6.技术可行性分析一般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进行项目开发的风险:在给定的限制范围和时间期限内,能否设计出预期的系统并实现必需的功能和性能。

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可以用于项目开发的技术人员队伍是否可以建立,是否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是否可以在社会上或者通过培训获得所需要的熟练技术人员。

技术能力的可能性: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所掌握的技术是否支持该项目的开发,是否存在支持该技术的开发环境、平台和工具。

物资(产品)的可用性:是否存在可以用于建立系统的其他资源,如一些设备以及可行的替代产品等。

7.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支出分析收益分析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报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

(1)支出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的支出可分为一次性支出非一次性支出两类。

一次性支出:包括开发费培训费差旅费初始数据录入、设备购置费等费用。

非一次性支出:包括软、硬件租金人员工资及福利水电等公用设施使用费,以及其他消耗品支出等。

(2)收益分析。信息系统项目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以及其他方面的收益等。

直接收益:指通过项目实施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如销售项目产品的收入

·间接收益:指通过项目实施,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收益,如成本的降低

其他收益:如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等。

(3)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收期分析。对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项目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

(4)敏感性分析。当诸如设备和软件配置、处理速度要求、系统的工作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等关键性因素变化时,对支出和收益产生影响的估计。

除了上述的经济方面的分析外,一般还需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例如,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人员素质等方面获得潜在的效益。

8.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

项目除了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分析外,往往还需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面向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其社会效益往往是可行性分析的关注重点。

(1)对组织内部。信息系统项目往往都能为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沉淀,这些沉淀会夯实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需要充分挖掘和分析项目各项能力的效益:

品牌效益:指通过项目建设、服务等为组织的知名度提升及正向特征带来的收益。

竞争力效益:指通过项目预期成果能够为组织在行业或领域中,获得更好竞争优势的收益。

技术创新效益:指通过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技术矛盾或难点的攻克,为组织技术能力积累,以及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带来的收益。

人员提升收益:指通过项目锻炼和人员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应用,为组织人员能力提升或骨干人员培育等方面的收益。

管理提升效益:指通过项目过程管控以及项目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实践融合等,为组织的管理水平提升带来的收益。

(2)对社会发展。信息系统项目也可能成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举措,这些举措可以为局部或区域社会发展带来各种进步,主要包括

公共效益:指对广大社会群众增加信息惠民、美好生活、理念创造、知识普及、居民健康等方面带来的各种收益。

文化效益:指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包括网络文明方面。

环境效益:指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社会责任感效益:指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方面的收益。

其他收益:如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社会安全等。

9.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同于一般项目,信息系统项目的产品大多数是一个软件硬件配套的信息系统,或一套需要安装并运行在用户现场的软件、相关说明文档、管理与运行规程等。只有基础硬件运转正常可靠、软件正常使用,并达到预期的技术(功能、性能)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才能称为信息系统项目是成功的。而运行环境是制约信息系统发挥效益的关键。因此,需要从用户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规章制度、工作习惯、人员素质(甚至包括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等)、数据资源积累、基础软硬件平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软件系统在交付以后,是否能够在用户现场顺利运行。

10.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除了前面介绍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和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外,还包括了诸如法律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信息系统项目也会涉及到合同责任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可行性问题。特别是在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平台和工具方面,以及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往往存在一些软件版权问题,是否能够购置所使用环境、工具的版权,有时也可能影响项目的建立。

11、初步可行性研究一般是在对市场或者客户情况进行调查后,对项目进行的初步评估。详细可行性研究需要对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运行环境法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经过初步可行性研究,可以形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12、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与详细可行性研究相同。所不同的是占有的资源、研究细节方面有较大差异。

13、辅助(功能)研究包括项目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不是所有方面,并且只能作为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大规模投资建议的前提或辅助。辅助研究的内容视研究的性质和打算研究的项目各有不同;辅助研究的费用必须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费用一并考虑,因为这种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节省费用。

14、详细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详尽的、系统的、全面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比较,并对项目建设完成后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最终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成为进行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

15、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16、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如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

17、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XX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项目评估是项目投资前期进行决策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8、项目评估的最终成果是项目评估报告

19、项目评估的依据包括:①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准文件;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③报送组织的申请报告及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④项目关键建设条件和工程等的协议文件;⑤必需的其他文件和资料等。

20、项目评估的工作程序:成立评估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估→编写、讨论、修改评估报告→召开专家论证会→评估报告定稿并发布。

21、项目总成本一般划分为四大类:研发成本行政管理费销售与分销费用财务费用和折旧。前三类成本的总和称为经营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