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维护基层稳定,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当中的神经末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村级组织包括了哪些组织。
第一类是村党组织。根据农村党员的数量,一般由乡镇党委在村里设立村党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就设立村党支部;50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就设立村党总支;100名以上正式党员的,设立村党委;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是设立村党支部,不管是村党委、党总支,还是党支部,每届任期都是5年,由村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村党组织书记一般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等四类人员当中培养选拔。
第二类是村民自治组织。例如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主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村委会可以下设若干的村民小组。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实行了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双肩挑”,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统筹村里的资源,促进农民生产致富。
第三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原人民公社组织演变过来,是除国家以外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唯一的一个组织。例如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也有自己的章程,不是本村村民也可以加入经济合作社。
第四类是村务监督组织。例如每个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负责村干部管理集体资产、村务公开等制度的监督落实。
第五类是其他村级经济社会组织。例如村办企业等。
那么这些村级组织的干部都是什么行政级别呢?
不管是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或其他村干部,他们都不属于体制内干部,根据工作情况,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现在村干部一个月可以领到1至2千元的补贴,而且逐年在增加,虽然村干部也习惯称为干部,但是他们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干部,更没有具体的行政级别了,简而言之,村级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性质的单位,没有行政级别,他们的负责人也就没有行政级别了。
虽然村干部不属于体制内的干部,也没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但实际上也参与从事了有关社会管理工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在参与从事行政机关有关职能的时候,也把这部分村干部列入公职人员管理;村干部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也有政策倾斜。
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是他们是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工作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不管规范村级组织的工作规程,严格选拔高素质、能力强、有农村情怀的人员担任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同时出台规定为农村基层减负,防止行政机关随意给他们赋予工作任务。
欢迎留言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