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鞋业是“飞跃”、“回力”和“双星”的天下,一位现在还在坚持穿飞跃鞋鞋子的老人回忆,80年代初穿飞跃鞋鞋子就是,每天把鞋擦得很白,一点泥都不沾,这种爱干净甚至被认为是“轻浮”。一个学生,如果在班里冲大家炫耀他有飞跃鞋鞋子的鞋票会很快吸引女生的目光。“一双鞋能穿两年,除了底儿有磨损,没有任何污渍和坏的痕迹。”
但现在,飞跃鞋鞋子在是典型的穷人鞋。如今它们只能出现在偏远的农村市场或城市中农民工集中的马路地摊上。如今,生产“飞跃”的老厂房因为严重亏损已搬到上海市郊,而工厂则更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来为驰名鞋品牌代工,却不愿研发新的款式。“飞跃”到后都没有注册成为一个商标,尽管它目前在国内的归属权还属于大博文鞋业,但全国各地都有小作坊在生产带有“飞跃”标志的鞋,这造成了“飞跃”的市场价格从12 元到26元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原来生产过“飞跃”的老员工至今还记得,在胶水味弥漫、机器声轰然作响的车间里,一双“飞跃”要经过上底、压制、绷线、刷浆等许多道工艺才能成鞋,从鞋面粘到鞋底,再上机器缝合,几乎没有任何失误,“准确得都能和机器相媲美”。一位销售“飞跃”的商家说:“因为鞋卖不上价,那一套严谨的制作工艺早已被抛到脑后,鞋底断裂、开胶已成为家常便饭。”
法国人改造的上海“飞跃鞋”去驻新加坡一个叫“苏菲雅山”(Mount Sophia)的地方,这座“山”就在新加坡驰名的购物街乌节路附近。
飞跃控股总部(Feiyue Holding Pte Ltd)联合创办人尼古拉斯·社盖(Nicolas Seguy)特别选在山顶的保留建筑物落户。他受询时告诉早报:“我在上海已住了9年,比起巴黎,可以说我对上海的各种去处更为熟悉。他们(妻子和孩子)也在和我同住。我们如今在这里(新加坡)觉得很舒服。”
在上海那个快速变迁、密度很高的地方待久了,尼古拉斯坦言,他确实是希望回到一个比较“稳定”、安宁的环境。
飞跃鞋当年在和东南亚华社的光芒,现在因尼古拉斯等人在法国重现。尼古拉斯和飞跃控股现在来到苏菲雅山,是要征服另一座高山——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