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互联网+"公司火了,看广告月挣30万
从娱乐界的“duang”到媒体界的“穹顶之下”,再到科技界乃至层面的“互联网+”,春节甫过,年度热词接二连三地出现。当然,炙手可热的非“互联网+”莫属。
自今年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入“互联网+”概念,科技圈一下子兴奋了:大大小小的企业争先恐后地改头换面,自诩为“互联网+”创业的标杆,但不过大多终都沦为炮灰。
真正的成功者寥若晨星,是时候找一家“互联网+”模式的案例剖析,为创业者拨开云雾见青天。
重庆就有这么一家名为“秒得”的“互联网+”公司火了。一款App,号称“改变传统广告逻辑”,上线一年,用户超千万,吸引20万商家入驻,广告交易额突破20亿,并获得700多家广告商的青睐,其中包括1家美国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
更甚的是,普通用户只要拾掇起等公交、等朋友恋人、蹲马桶等碎片化时间,看看广告就有源源不断的,如果推荐给粉丝,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却在真实生活中上演——虽然它的互联网+模式曾让互联网大佬们都贻笑大方。
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
传统广告式微
“我知道在广告上的加盟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上世纪,美国“百货商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的困惑,如同现今万千商家的疑惑:投放纸媒、电视、网络、户外广告,收到的成果都相形见绌,远低于预估值,敲响了传统广告的丧钟。
这给了重庆创业者、秒得创始人——秒银股份公司董事长马昭德灵感。用他的话来说,传统广告的痛点太多了,能不能用互联网的精神去革传统广告的命,盘活那一半无用的钱?
广告悄然在变,从当初“广而告之”过渡到“分众传播”,是一种进步。比如这栋办公楼的女性偏多,电梯里就充斥着美容医院或者百货公司的广告。但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选择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就越大,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以前在电梯的封闭空间里,人们只能选择看广告,但现在有了手机,如果广告没有提供消费者感兴趣的信息,那么躲避广告的成本很低——低头看手机就行。所以商家需要一种新的广告投放方式,提高/增加能够将广告准确送到自己的目标客户手中。
于是,2014年,站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风口,秒得应运而生。
秒得就从这个需求作为切口,利用移动互联技术采集数据,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数据库,再程序设定,将广告受众与企业主的目标客户进行匹配,从而为企业主锁定一批具广告投放价值的人群,进行秒得针对传播。
只要打开秒得App,观众看到的都是自己身边的、熟悉的、需要的广告信息,这远比翻阅网站和报纸大海捞针般寻找相关信息更符合需求。而商户的广告,也被匹配给了他们想到达的目标客户群体中。
移动互联网增加了一个广告投放的维度,不管消费者走到哪里,都会收到个性化的广告内容。
秒得广告很大的优势就是解决了此前传统广告投放受众分散,率全凭运气的痛点——每一个人收到的广告都是此时此刻需要的信息。
除了解决受众分散的问题,在秒得上投放广告的成本也比传统方式低。这得益于秒得的经营策略,商家可以用商品冲抵广告发布费,根据点击率再支付广告费,实现了广告投放按作用付费,这种模式对商户吸引力非常大。同时也十分受消费者喜欢。消费者使用“秒得”软件看广告,可以换商品。可换商品小到一瓶矿泉水,大到冰箱彩电,甚至包括汽车和房子。这种有奖看广告的模式激励着消费者在秒得上看广告的热情,解决了消费者对广告抵触的问题。
做广告不花钱
马昭德很早就接触到了网络,深谙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参与和分享,所以秒得也从这一点出发改变着行业形态。
“每年的广告交易额如此之高,看广告的人却没有得到一点利益,秒得要改变这一点”,马昭德提出“把广告费直接分配给看广告的消费者”。
于是秒得打造了一套自动化系统,把广告费直接分配给用户。用户每看一条图文广告扣除商家0.1元,其中7分钱直接分配给看广告的用户,剩下3分钱分配给组织看广告的用户群。用户用积攒的银元,可以在秒得平台上兑换商品,如果推荐给粉。
这种“看广告能有发展”的模式让秒得的用户活跃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每天有近70万元额度的商品换购交易产生。
但仅仅“讨好”用户是不够的,要想成为一个平台,就必须让每一方参与者获益。用户的高活跃度为这个平台闭环提供了扶持,接着马昭德用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广告商引进,从而形成了一个资源分享整合平台。
“按道理秒得和广告商们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但现在我们都是合作伙伴”,从上线以来,秒得已经吸引了近700家广告商,其中有1家美国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这些代理商大多数手握当地强大的媒体资源,秒得将广告实现目标的65%分给代理商,秒得公司获得另外35%的实现目标。作为贡献,代理商承担广告主的招募和管理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秒得还用自身的广告位为这些广告商免费打广告,作为资源整合,秒得也全国各地的代理商获得了当地的媒体资源。
“大家一起参与到广告行业的改造当中来,秒得这个平台,整合各自手中的资源,把利益很大化。”
至此,企业主、消费者、广告商都被马昭德牢牢地聚集在了秒得这个平台上,当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时,秒得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广告平台了。
“互联网+”模式:平台+跨界
从秒得的案例不难看出,商业模式就是打一个平台,让你在上面既能做好人,又能做好事。模式是要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再编制一张网,后形成天罗地网。
平台搭建好后,马昭德要做的就是跨界。
在秒得平台上,由广告业务串联起的B端和C端已经实现了优先个跨界动作:银元平台。具体模式是消费者看广告获得银元,以此银元去换商家为了抵消广告费而拿出来的货品。
这个平台对商家的吸引力十分巨大。广告费实施的是点击付费,这个费用又能用相应的货品去抵消,实际上就是拿货去打广告——既能清库存,又在做宣传。
因为2014年酒水行业整体不景气,重庆的蒋瓜瓜酒厂试图另辟蹊径,找上了秒得广告。它用库存抵广告费的方式在秒得发布促销活动。谁知,活动上线不到1小时,点击率就狂飙近5万次,远远超过预期。随后,近亿元的库存也迅速售罄。
因为秒得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商家,在此基础上,马昭德决定顺势推出第二个跨界动作:直购平台,打造一个直接从商家到顾客的直购链条。
比如一家酒厂除了在秒得上投放广告,还可以在直购平台上进行买卖,消费者看了酒厂的广告后,可以直接点击广告下方的链接,从酒厂里买到商品。剔除所有中间环节,同时提高/增加货真价实和低价。整个过程中,秒得会先审核商家的资质防止出现虚假信息,物流的部分由物流公司承担。
除了串联起B端和C端,马昭德下一步棋落在了B端之间的互动上——秒得的第三个跨界动作:打造商家之间的以物易物平台。
这个平台的核心是按需分配。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商家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货品去向另一商家换取自己想要的货品。比如月饼商可以用月饼换取酒商的酒,酒商可以用酒换取一家媒体的广告位……
马昭德创的这套“互联网+”模式怎么?
老板的任务不是自己在舞台表演,而是编制这张天罗地网,让更多的去上面表演,任何人上去表演,老板都可以抽成。
这里要考虑三个关键词:“很大化”“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很大化”,就是很大化企业的价值。
秒得互联网创立实现了广告高度准确投放,让商户们摆脱传统广告投放的困扰,让消费者获得喜爱的广告信息,这种颠覆性的思维,让秒得备受商家与用户的追捧。
一套好的商业模式是多赢的。马昭德在设计这套商业模式时,设计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有商家、用户、秒得、广告主。在这张天罗地网中的各个利益群体,各取所需。“提供服务”,就是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从而使得他们为你带来业务。
在企业价值很大化过程中为所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提供服务让他们给企业带来业务,并实现企业的很大化价值。这个过程所中形成的交易结构,就是秒得的商业模式。
秒得的整个“互联网+”模式就是“平台+跨界”的概念,一方面,做平台,唱大戏,一方面,玩跨界,别在一棵树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