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口腔细菌可引发大肠癌
2022-04-19 03:56:17 来源: 临汾肿瘤 咨询医生
常见口腔细菌可引发大肠癌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咀嚼的正确方法是交替使用两侧牙齿。如经常使用单侧牙齿咀嚼,则不用一侧缺少生理性刺激,导致萎缩,而常咀嚼的一侧负荷过重,易造成牙髓炎,还会引起面容不端正,影响美观。
两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叫做具核梭杆菌的常见口腔细菌可引发大肠癌。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成果不仅将有助于开发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也表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病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口腔乃至全身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率极高。此前一些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相关组织中存在大量具核梭杆菌,但尚不清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联。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韩亦苹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证实具核梭杆菌确实是大肠癌的病原菌,它通过一种叫做FadA的黏附因子侵入人类大肠癌细胞,进而“打开” 生长基因,刺激这些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并促进 形成。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可用于阻断FadA基因发挥作用。此外,无论是在恶性还是良性大肠息肉中,FadA基因数量都比正常情况高很多。他们因此认为,将来或许可以把FadA和小肽用于临床早期诊断、预防甚至治疗大肠癌。
另一项由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开展的研究则通过小鼠实验证实,具核梭杆菌能加速癌细胞聚集,促进 形成,导致大肠癌。
这两项研究成果14日刊登在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研究人员说,这些研究再次表明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韩亦苹对新华社记者说:“具核梭杆菌影响到几乎每个人。我们应该更好地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如每天刷牙、有条件的人定期到牙科接受检查等。”
口腔细菌竟可引发癌症?
口腔清洁没弄好?分分钟致癌!
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布了一份“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初步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一种常见的口腔细菌——具核梭杆菌会引发结肠直肠癌。而具核梭杆菌就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口腔乃至全身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率极高,因此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病真的很重要!
那什么是牙周病呢?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病的4个信号,早发现早防治,别弃疗!
1.有持续性的口臭: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牙周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牙周炎造成组织发炎,致病的细菌产生代谢产物都会造成口臭。
2.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
许多人认为牙龈出血是身体“火”太大了,实际上,牙龈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发出的信号,告诉你牙龈发炎了。
3.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由于牙周病造成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引起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感觉牙缝越来越大。
4.牙齿有松动、位置改变或咀嚼无力:
这是因为牙周病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的支持力不足,引起牙齿松动、位置改变或吃东西用不上力。实际上这是牙周病到了中期或晚期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牙周病还是口腔溃疡等常见口腔问题,最主要都是由于口腔中细菌的感染,预防工作最重要还是保持个人的口腔清洁。
1.正确咀嚼。
咀嚼的正确方法是交替使用两侧牙齿。如经常使用单侧牙齿咀嚼,则不用一侧缺少生理性刺激,导致萎缩,而常咀嚼的一侧负荷过重,易造成牙髓炎,还会引起面容不端正,影响美观。
2.正确使用漱口水。
漱口水可帮助消除口腔细菌,但正确的“漱口”方法同样很重要。每天做一两次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粘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保护牙齿健康。此外,每次用餐后都要漱口,漱口时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3.坚持刷牙的习惯。
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应该刷牙,比较好坚持用温水,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晚上睡前的刷牙更为重要。由于睡觉时唾液分泌减少,杀菌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口腔中积聚、繁殖,造成各种口腔问题。
TAG:
上一页:常吃高脂肪食物成引发大肠癌祸首
下一页:晚期食道癌治疗有法
相关阅读
- 2022-05-02乳腺癌外科病理学论著
- 2022-04-25柳叶刀学: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外科手术
- 2022-04-20SABCS2013:双膦酸盐辅助疗程可改善乳腺癌生存
- 2022-04-19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2022-04-19长期便秘谨防大肠癌
- 2022-04-19遵从六个步骤半数大肠癌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