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导致大肠癌术后再复发
2022-04-18 10:28:47 来源: 临汾肿瘤 咨询医生
哪些因素会导致大肠癌术后再复发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大肠癌发病初期通常局限在黏膜层内,而大肠黏膜层并没有淋巴管,所以在这一时期,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的概率并不高。
为什么大肠癌经切除术后,还会再复发呢?因恶性癌肿细胞是一种不受免疫系统控制、可以无限制生长繁衍的细胞。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恶性 进行切除,并且希望将所有的 细胞都清除出体内。但是,事实往往并不是那么理想, 细胞常会离开它原来的位置,向别处侵犯,所以在切除时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漏网的 细胞, 切除要求切除后的边缘没有 细胞,但是恶性 细胞有侵袭性,它们不是听话的“小猫”,而是乱咬的“疯狗”。它们可以侵犯周围脏器,脱落下来的 细胞可以通过血液跑到别的脏器。在这样的情况下, 细胞往往不能完全被切除干净,并且到处“生根发芽”。由此可见, 的复发并不一定在原来的部位,大肠癌也是如此。
大肠癌发生远处转移由哪些条件呢?作为一种实体瘤,大肠癌发病初期通常局限在黏膜层内,而大肠黏膜层并没有淋巴管,所以在这一时期,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的概率并不高。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癌细胞逐渐向黏膜下浸润,并侵犯大肠的淋巴管和血管。由于 细胞常会生长过快,导致局部营养不足,部分细胞脱落,通过血管和淋巴管转移到别的脏器。表面上看, 似乎还是一个肿块,但事事实上,它已经在人体的各种埋下了许多定时 ,随时都有可能长成一个新的肿块。
对于手术的医生来说,通常可以直观的看到肿块,但是他们并不能看到脱落的细胞,所以最后的手术效果还需要取决于 的局限程度和转移风险。通常医生会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判断患者 转移的风险,并决定最后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手段。一旦发现 复发或转移,尽早地介入干预仍可延长患者的寿命。
大肠癌复发也能治愈!
在很多人眼里,大肠癌一旦复发,就预示着病人的生命不可挽回了。但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大肠癌复发病人通过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另一部分也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复发几率主要看分期!
大肠癌第一次诊疗时的分期,对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最关键。分期靠后、发现得晚了, 往往就不再属于局限性疾病,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就大。
一般来说,Ⅰ期患者的复发率大约为10%,Ⅱ期为30%,Ⅲ期为40%―50%。在临床经验中,真正在Ⅰ期时就能及时发现,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很少,大部分来医院时都已处于Ⅱ、Ⅲ期,甚至Ⅳ期,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们的防病、早诊意识不强。身体不舒服喜欢先扛着,结果只能是延误病情,还为以后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大肠癌患者一旦确诊,首选手术。但是为了防止复发,部分大肠癌患者术后要进行半年左右的辅助化疗,有些还需要放疗。其中,Ⅰ期患者不用做,Ⅱ期患者在有肠梗阻、肠穿孔,手术做得不彻底、 细胞分化差、有脉管癌栓等情况下要进行辅助治疗,Ⅲ期则一定要做。
定期复查必须坚持!
治疗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具体到大肠癌,要想及时发现复发征兆,就必须坚持术后定期复查、终生随访。术后两年内,患者应该每3个月检查一次,3―5年内每半年查一次,存活5年以上后每年查一次就行。除了坚持复查,大肠癌患者一定要对自己身体的不适症状“高度敏感”,比如 下坠不适,盆腔、腹腔不舒服甚至疼痛,腹泻等,都可能是大肠癌复发的征兆,一旦出现,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至于大肠癌复发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CT,检出率很高,一般1厘米以上的 都能检出;其次是 标志物,一半患者的血液里有 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 抗原199(CA199),但相对来说这种办法比较粗,要标志物水平达到正常值的数倍才好判断;另外,肠镜检查、B超、PET―CT等也会运用到大肠癌的复发检查中来。
(实习编辑:黄俊达)
TAG:
相关阅读
- 2022-05-02乳腺癌外科病理学论著
- 2022-04-25柳叶刀学:20年的随访结果支持早期乳腺癌的保乳外科手术
- 2022-04-20SABCS2013:双膦酸盐辅助疗程可改善乳腺癌生存
- 2022-04-19防大肠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2022-04-19长期便秘谨防大肠癌
- 2022-04-19遵从六个步骤半数大肠癌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