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奥数网
济南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济南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语文题 > 正文

小升初语文古诗赏析必知

来源:济南奥数网整理   作者:奥数网编辑   2011-07-06 14:18:54

  小升初语文考试中,诗歌赏析分值最然不高,但是掌握了这一项,很容易得分。下面讲一下古典诗歌的语言特色、诗词的风格、抒情方式。

  (一)语言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2.平淡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许多的诗作都显示出这样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时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么丰富、含蓄。

  6.简洁

  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二)诗词的不同风格:

  1.雄浑

  雄浑指力的是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如王昌龄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难》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6.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如《水调歌头》。

  7.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丽。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三)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息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

  3.叙事抒情

  有些诗词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词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届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了解了这些古典诗歌的语言特色、诗词的风格、抒情方式,相信大家对小升初考试中古典诗歌有了更大的把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热门中学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资讯 | 面试指南 | 学习方法

考试真题 | 小学试题 | 分班考试

衔接经验 | 经验交流 | 学区房

热门资料

学习资料 | 语文资料 | 数学资料

教育新闻 | 英语资料 | 天天练

重点中学

济南山大附中 | 济南山大二附中

济南稼轩中学 | 济南外国语学校

济南济微中学 | 济南山师二附中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