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全自动投加设备控制方式深度分析
次氯酸钠溶液全自动投加设备深度分析:
常见的控制方式:
流量控制、余氯控制、复合环控制。
流量控制:进水流量转换成电信号,直接控制投加量(变频器),标准型正比例控制,流量大,输出电信号大,投加量也大。控制简单,不易调节。
余氯控制:加氯后经过1-3小时的与水的接触反应,检测的余氯信号控制前段投加量或者后段补氯量。是一种典型负反馈控制方式,存在时间延时,控制难度较高。 经过我公司技术改进,突破了这种疑难问题,达到了高精度的控制方式。具体原理如下:
投加次氯酸钠溶液后,5-10分钟范围内进行检测,虽然此时检测的余氯值并不是最终的余氯值,但是具有控制意义。例如:出厂水目标0.4-0.6ppm,此时对应的投加点后10分钟位置的余氯值可能是1.2-1.8ppm。通过PLC程序可以控制,设置控制点(从小到达依次为k1 k2 k3 )。当检测值低于k1时满负荷工作,k1-k2进行降频工作(设定频率f值),k2-k3进行二次降频工作(设定最低工作频率25HZ)。当检测值大于k3后,停止加氯。最优调试技巧:k1设定为1.2,k2设定为1.3,k3设定为1.8,f值可以设定为刚好达标0.5ppm标准值对应的频率值。余氯值数据的状态特点为快速增加氯,慢慢减小氯。此方案不适用于静止水流的场所。
复合环控制:设定分权值(百分数),流量信号*分权值+余氯信号*(1-分权值)。此方式控制精确度较高,控制较为灵活。适用于水质不稳定,流量不稳定的场所。
此三种控制方式也可用于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系统及其他消毒剂投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