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七卷)即将发行。丛书编辑部摘录丛书中有关领导、专家对目前中国核能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在协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如查看全文,请点击文末“征订链接”订阅丛书第七卷(订阅联系电话:010-56971751)。
李连海:把握好燃料首循环期间零非停的四大影响因素
(摘录)
在核电企业,实现首次燃料循环期间的零非停是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提高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目标。此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对设备故障导致非停、人因失误导致非停、首循环特殊风险非停、生产管理体系的严格控制和管理。
首先,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是确保零非停运行的基石。一套全面的生产指标系统能够提供运行状态的即时反馈,为决策提供依据。然而,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如缺乏有效的指标监控和反馈机制,可能导致运行问题的延迟识别和处理,增加故障风险。高效的消缺管理流程是维持设备性能和防止故障发展的关键。同时,生产管理系统若缺乏有效的值班和应急响应机制,则可能在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合适的处理人员,延误问题解决,威胁到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在核电厂首次燃料循环期间,设备故障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主要可能受到设计阶段审查不足、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控制不严、重大设备保养忽视、分类分级消缺的不充分实施,以及调试项目覆盖不全面和业主提前介入不足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初期设计审查的不充分埋下了后续调试和运行的隐患。在设备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核电厂的运行状况,缺乏对设备性能和结构的深入了解加大了运行风险。此外,关键设备在安装和调试阶段如果未进行适当保养,将导致性能降级,增加故障风险,特别是在堆芯装载核燃料组件后的深度介入不足,可能导致对机组运行特性和潜在缺陷的理解不足,进而影响对潜在问题的及时响应和有效管理。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影响核电厂首循环零非停目标实现的复杂挑战。
再次,人因失误在避免核电厂非计划停机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其中,构建和维护坚实的核安全文化是防止操作失误的关键。这要求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及日常细致管理不断深化和强化核安全文化。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即时响应能力。例如,将新的操作条件或工艺流程变更纳入运行策略,可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的员工行为习惯需要在持续监督和积极激励的环境中培养,形成有益于安全生产的正面反馈机制。至关重要的是,高质量运行文件对于指导安全操作不可或缺。这些文件不仅需要精确无误,还要保持最新状态,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每一项操作。
最后,面对首次燃料循环期间的独特风险,尤其需要关注燃料完整性损伤、冷却系统水质的偏离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这三个关键领域。确保燃料的完整性是预防放射性物质泄漏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对冷却系统水质进行精确地监控,对维持核反应过程的稳定至关重要。同时,对仪控系统潜在的网络风暴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干预,可以避免控制系统可能出现的失效的情况。(作者文章被评为第七卷优秀作品)
(作者:李连海,张祥贵,武文奇,董坤)
第一作者简介:
李连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核电首席专家、江苏核电副总经理。长期从事机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 VVER 机组和M310 机组双机型高级操纵员执照,带领团队取得田湾核电站5、6号机组首循环“零非停”的良好运行纪录并刷新同类机型首次大修最短工期纪录。曾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如查看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智库丛书第七卷
关于征订《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七卷)的通知_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china-nea.cn)